[发明专利]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及其蓄排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9134.0 | 申请日: | 2022-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1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李熙;陈垚;江世雄;陈国伟;王重卿;张建勋;翁孙贤;方克艳;郑宇;吴文庚;车艳红;龚建新;陈鸿;程慧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F1/00;E03F3/02;E03F3/04;E03F5/10;A01G20/0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李晓芬 |
地址: | 35000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护坡 格构蓄 排水 一体 结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于植草护坡坡面上、由多个格构单元横纵排列构成的格构网,所述格构网中通过若干横向布设的横向储水檩条(1)和若干纵向布设的纵向阻水檩条(2)分隔构成所述格构单元,所述格构单元中回填有植草土层(3)以及种植于所述植草土层(3)上的护坡草植(4),所述横向储水檩条(1)首尾连通且其两端延伸至所述植草护坡左右两侧的纵向排水渠(5),所述纵向排水渠(5)的坡尾端延伸至所述植草护坡下方的横向排水渠(6),所述横向储水檩条(1)为中空结构、其底面两端通过设置阻水凸块(101)形成指定储水量的储水槽(102),所述横向储水檩条(1)面向坡顶一侧壁开设有集水槽(103),所述横向储水檩条(1)上竖向贯穿设置有若干横向间隔分布的匀水棒(7),所述匀水棒(7)位于所述横向储水檩条(1)内腔部分与所述储水槽(102)连通,所述匀水棒(7)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上方格构单元的下半截植草土层(3)中以及下方格构单元的上半截植草土层(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储水檩条(1)和纵向阻水檩条(2)均为混凝土预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水棒(7)主体采用硅藻土制成,所述匀水棒(7)的内芯嵌设有承力筋(701),所述承力筋(701)周向环列设置有若干贯通至所述匀水棒(7)两端的膨胀孔(702),所述膨胀孔(702)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分别嵌设有环向包覆的内连结层(703)和外连结层(7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103)间隔分布于所述匀水棒(7)之间,所述集水槽(103)高于植草土层(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集水槽(103)为长条状缝隙结构,且外侧缝隙宽度窄于内侧缝隙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土层(3)中嵌埋有土工格栅挂网(8),所述土工格栅挂网(8)位于所述匀水棒(7)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水棒(7)的端部设置有支承座(9),所述支承座(9)包括开设有夹持孔(901)的主座体(902)以及调高底板(903),所述主座体(902)的内部两侧开设有连接孔(904),所述连接孔(904)外侧壁并列开设有若干不同高度的定位口(905),所述调高底板(903)的顶部两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904)对应的连接柱(906),所述连接柱(906)的外侧壁上端设置有定位凸块(9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孔(901)内壁固定设置有若干环向阵列分布的弹压顶片(908),所述匀水棒(7)端部穿入所述夹持孔(901)后利用所述弹压顶片(908)顶压接触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水棒(7)由两段构成,两段端部连接处位于所述横向储水檩条(1)内腔并通过单向透水套管(10)套接,所述单向透水套管(10)包括由多孔橡胶制成的管体(1001),所述管体(1001)的侧壁环向嵌设有单向透水膜(1002),所述管体(1001)的两端包覆设置有密封端帽(1003),所述密封端帽(1003)穿过所述横向储水檩条(1)侧壁上的开孔。
10.一种植草护坡的格构蓄排水一体结构的蓄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中所述蓄排水一体结构,当大量降水雨水无法及时渗透植草土层(3)时,沿植草土层(3)表层淌流至格构单元下端的雨水即通过集水槽(103)汇集于横向储水檩条(1)内腔,少量雨水储备于储水槽(102)内,供后期借助匀水棒(7)向格构单元中的植草土层(3)供水,延续植草土层(3)保湿状态,实现储水和湿度保持;其余雨水通过横向储水檩条(1)两端排流至纵向排水渠(5),再通过纵向排水渠(5)排流至横向排水渠(6),实现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913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