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62379.0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2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赵程程;于丹;刘冰;周小航;周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12 | 分类号: | A61K31/12;A61P25/2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刘静怡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酯 代谢 制备 抗阿尔兹海默症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用途。该化合物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对防治阿尔兹海默症有效,且制备该化合物的原料资源丰富,提取分离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申请为申请号202011202623.9、申请日2020年11月02日、发明名称“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丁内酯-I(Butyrolactone I)是曲霉属真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的主要活性次级代谢产物,1977年Kiriyama首先从真菌Aspergillus terreus var.africanusIFO 8835中分离得到,因其结构中具有五元不饱和内酯环,故将其命名为butyrolactoneI。已有文献报道butyrolactone I具有明确的选择性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抑制活性,其对cdc2和CDK2的体外抑制作用机理也被阐明,是潜在的抗肿瘤候选药物。butyrolactoneI及其衍生物也被证明是一类多效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我们通过给大鼠口服butyrolactone I后,收集其尿液和粪便,利用各种化学及色谱手段,分离和鉴定butyrolactone I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推测butyrolactone I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同时测定这些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其中从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丁内酯代谢酮I具备较好药理活性,前期药效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抗抗氧化(CN201910558609.3,一种二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丁内酯代谢酮I在抗阿尔兹海默症方面进行研究,同样显现出抗阿尔兹海默症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用途。
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防治阿尔兹海默症药物中的应用,丁内酯代谢酮I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丁内酯代谢酮I的制备方法如下:
(1)提取: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200±20g,动物适应性饲养1周后,灌胃给药40mg·kg-1,分别置于大鼠代谢笼中,1只/笼,收集24h的粪便。实验期间以淀粉馒头喂食大鼠,饮用水喂以4%生理盐水,1%葡萄糖溶液。每天早上收集24h的粪便保存于-80℃冰箱。累积灌胃给药4周,每天给药一次。从粪便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得到浸膏8g。
(2)分离:将上述浸膏应用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100:0-100:50的二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薄层层析检测,收集含有新化合物的流分,再经体积比为100:0-0:100的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梯度洗脱,最后经C18反相柱层析制备液相制备,以体积比为68:32的甲醇-水进行洗脱,得到新化合物丁内酯代谢酮I。
丁内酯代谢酮I,无色油状物(甲醇),UV(MeOH)λmax在209nm处。HR-ESI-MS在m/z333.1447处给出[M+Na]+峰,推测分子式为C20H22O3。1H-NMR和13C-NMR数据见表1。
表1丁内酯代谢酮I1H和13C核磁共振数据
丁内酯代谢酮I结构解析:
如图1-5所示,丁内酯代谢酮I的1H NMR、13C NMR、2D-NMR(HSQC、HMBC)谱,以及HR-ESI-MS谱得知化合物结构。具体地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23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棘轮送料换型机构
- 下一篇:一种含有天麻提取物的头皮精华液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