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锦纶纤维、抗菌锦纶纤维及阻燃锦纶纤维的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61823.7 | 申请日: | 2021-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6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强;包成松;何一鸣;闫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方欣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13/06;D01D5/08;F26B21/02;F26B23/06;B01D46/681;B01D46/10;B01D53/26;B08B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锦纶 纤维 抗菌 阻燃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锦纶纤维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混料:将干燥后的切片与经母粒干燥器(1)干燥后的母粒一起添加至混料装置(2)中混合;
S2熔融:经混料装置(2)混合后的切片与母粒一起进入螺杆挤出机(3)内进行熔融挤出,得到纺丝熔体;
S3动态混合:所述纺丝熔体从螺杆挤出机(3)流出后进入动态混合装置(4)进行动态混合;
S4纺丝:将动态混合后的纺丝熔体输送至纺丝箱体(5),经计量泵输送至各个纺丝组件中进行纺丝生成纤维;
S5吹风冷却:采用侧吹风装置(6)对纤维进行吹风冷却:
S6集束上油:对纤维进行集束上油;
S7卷绕成型:将上油后的丝束进行拉伸和预网络,最后由卷绕机(7)卷绕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粒干燥器(1)对母粒干燥时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先在风干斗(104)中进行搅拌风干,同时对母粒干燥器(1)进行抽气除尘,利用空气过滤器(120)除去搅拌时产生的母粒粉尘,第二步经搅拌风干后的母粒落入加热斗(105)中进行加热干燥,第三步将加热干燥后的母粒落于存料腔(114)内进行保温存放,并随时用于输出与切片的混合;
所述的母粒干燥器(1)包括筒体(101),筒体(101)顶部设有进料管(102)、底部设有出料管(103),所述筒体(101)内设有所述的风干斗(104)和加热斗(105),风干斗(104)通体设有风孔,在风干斗(104)内设有搅抖桨(106),搅抖桨(106)的驱动轴与位于筒体(101)顶上的电机(107)传动连接,风干斗(104)外侧设有风罩(108),风罩(108)的内表面是与风干斗(104)形状相配合的斜面(109),在斜面(109)上布满出风槽(110);所述加热斗(105)位于风干斗(104)下方,加热斗(105)的上端面通过杆体(111)设置有锥形导向器(112),加热斗(105)的下端面设置有加热元件(113);加热斗(105)与筒体(101)底部之间的区域为所述的存料腔(114);该母粒干燥器(1)还包括进风管(115)和出风管(116),进风管(115)一端连接进风机(117)、另一端连接风罩(108),在进风管(115)上设有加热夹套(119);所述风干斗(104)上方设有集尘罩(127),所述出风管(116)与集尘罩(127)相连接,在出风管(116)上设有空气过滤器(120)和抽风机(118);所述进料管(102)、出料管(103)、进风管(115)、出风管(116)以及风干斗(104)和加热斗(105)的出口管上都设有阀门;
所述的进风机(117)的进口与抽风机(118)的出口之间连接有循环风管(121),循环风管(121)上靠近抽风机(118)的一端设有三通阀一(122)、靠近进风机(117)的一端设有三通阀二(123);在对母粒进行风干时包括两步:
A1:三通阀一(122)和三通阀二(123)工作使循环风管(121)处于隔断状态,进风机(117)从外部直接进风、抽风机(118)向外部直接排风;此时可以用于排出初始风干时的大部分湿空气;
A2:三通阀一(122)和三通阀二(123)工作使循环风管(121)处于连通状态,热风在进风机(117)、筒体101、抽风机(118)和循环风管(121)之间循环;此时在大部分湿空气排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循环热风,同时降低或适时关闭加热夹套(119),以节省电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方欣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方欣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618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具
- 下一篇:车辆、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