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纯铁的加热和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52113.8 | 申请日: | 2022-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2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戈春刚;周彦;孙雪丽;付玉艳;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1/18 | 分类号: | B21B1/18;B21B1/08;B21B3/00;C22C38/00;C22C38/02;C22C38/04;C22C38/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樊喜锋 |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热和 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工业纯铁的加热和轧制方法,其包括连铸坯的加热和加热后的连铸坯的轧制,其中连铸坯的加热包括:预热段790~840℃,预热时间≥40min;加热Ⅱ段900~1050℃,加热I段1000~1100℃,加热总时间≥80min;均热段1020~1080℃,均热时间≥35min;加热后的连铸坯的轧制采用Ф850开坯机和Ф700mm×3+Ф550mm×4连轧机组轧制,其中Ф850mm开坯机的开轧温度控制在910~980℃,Ф700mm×3+Ф550mm×4连轧机组的开轧温度控制在780~880℃,终轧温度控制在620~700℃。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控制工业纯铁的表面裂纹率在2%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纯铁的加热和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纯铁是一种含碳量很低的铁合金,具有矫顽力低、导热和电磁性能良好、质地柔软、韧性大等优良性能。目前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的纯铁又称为工业纯铁,纯度为99.6-99.8%。工业纯铁是一种重要的钢铁基础材料,主要用于冶炼各种高温合金、耐热合金、精密合金、马氏体时效钢等航空航天、军工和民用合金或钢材。
圆钢表面裂纹和扁钢角裂,一直是纯铁生产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纯铁的加热制度和轧制工艺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两者匹配不好都会造成产品表面裂纹的产生,尤其对于方钢更为严重,对于角部通常要受到两侧钢壳收缩产生的拉力的作用,当角部冷却强度小、角部钢壳的强度较小时,经受不住两边来的拉力作用,就会在角部出现裂纹,同样轧制圆钢过程中形成表面裂纹。虽然纯铁的钢种塑性好,但是加热制度和轧制工艺不合适时都会造成表面质量出现裂纹,造成产品合格率下降,因此纯铁的加热制度和轧制工艺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纯铁的加热和轧制方法,其中所述工业纯铁的化学组分按质量百分数计为:C≤0.0080%、Si≤0.020%、Mn≤0.06%、P≤0.010%、S≤0.010%、Al≤0.030%、[H]≤2.0ppm、[O]≤20ppm、[N]≤60ppm、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工业纯铁的加热和轧制方法包括:连铸坯的加热和加热后的连铸坯的轧制,其中:
所述连铸坯的加热包括:预热段790~840℃,预热时间≥40min;加热Ⅱ段900~1050℃,加热I段1000~1100℃,加热总时间≥80min;均热段1020~1080℃,均热时间≥35min;
所述加热后的连铸坯的轧制采用Ф850开坯机和Ф700mm×3+Ф550mm×4连轧机组轧制,其中Ф850mm开坯机的开轧温度控制在910~980℃,Ф700mm×3+Ф550mm×4连轧机组的开轧温度控制在780~880℃,终轧温度控制在620~700℃。
上述方法中,所述连铸坯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高炉铁水—铁水预处理—转炉顶底复吹冶炼—LF炉外精炼—RH真空处理—连铸。
上述方法中,所述工业纯铁的裂纹率控制在2%以内,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上述方法中,所述工业纯铁为热轧扁钢或者热轧圆钢。
本发明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提供的工业纯铁的加热和轧制方法采用合适的加热制度和轧制工艺,能够有效抑制生产的工业纯铁的表面裂纹的产生,使得裂纹率控制在2%以内,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工业纯铁(例如热轧圆钢或扁钢)的表面质量(裂纹率可控制在2%以内,质量合格率可达到98%以上)的加热和轧制方法,具体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21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