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轨两用大跨度钢箱梁的吊点检测移动机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1506.7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8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寇俊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寇俊祥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04;G08B3/10;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邯***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跨度 钢箱梁 检测 移动 机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城轨两用大跨度钢箱梁的吊点检测移动机构,包括两个钢箱梁构件(1)和两个临时支撑(2),两个临时支撑(2)呈对称设置在地面上,两个钢箱梁构件(1)呈对称设置在两个临时支撑(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器、提升装置(3)、行驶装置(4)和调节装置(5),行驶装置(4)设在地面上,行驶装置(4)包括底盘(40)、驱动组件(41)和四个带轮(42),四个带轮(42)呈对称设置在底盘(40)的底部,驱动组件(41)设在底盘(40)和四个带轮(42)之间,提升装置(3)设在底盘(40)的顶部以用来提升钢箱梁构件(1),提升装置(3)包括升降板(30)和旋转组件(31),底盘(40)的顶部呈竖直设有立板,升降板(30)通过两个滑杆(300)滑动设置在立板上,旋转组件(31)设在底盘(40)和升降板(30)之间,调节装置(5)设在升降板(30)的顶部以调节钢箱梁构件(1)的吊装点位,调节装置(5)包括承载板(50)、微调组件(51)和滑动组件(52),升降板(30)的顶部呈竖直设有第一转轴,微调组件(51)设在升降板(30)的顶部,滑动组件(52)设在微调组件(51)的旁侧,承载板(50)固定设在第一转轴的顶部,承载板(50)的顶部呈对称设置有两个限位架(500),其中一个限位架(500)靠近临时支撑(2)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501),升降板(30)的顶部固定设有蜂鸣报警器(301),蜂鸣报警器(301)、第一位置传感器(501)、驱动组件(41)、旋转组件(31)、微调组件(51)和滑动组件(52)与控制器均为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轨两用大跨度钢箱梁的吊点检测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滑动组件(52)包括微电机(520)、丝杆(521)和滑块(522),升降板(30)的顶部呈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块,丝杆(521)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支撑块之间,微电机(520)固定设在其中一个支撑块上,其输出端与丝杆(521)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支撑块之间固定设有两个导杆,滑块(522)套设在两个导杆的外壁上,且滑块(522)与丝杆(521)螺纹连接,滑块(522)的外壁上固定设有U型架(523),微电机(520)与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轨两用大跨度钢箱梁的吊点检测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微调组件(51)包括第一电机(510)、第二电机(511)和端面齿轮(512),端面齿轮(512)套设在第一转轴的外壁上,第一电机(510)和第二电机(511)分别固定设在U型架(523)的两端,第一电机(510)和第二电机(511)的输出端上均套设有圆柱齿轮(513),第一电机(510)上的圆柱齿轮(513)与端面齿轮(512)啮合连接,第一电机(510)和第二电机(511)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轨两用大跨度钢箱梁的吊点检测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远离微电机(520)的支撑块的外壁上固定设有第二位置传感器(514),U型架(523)远离第一电机(510)的底部一端固定设有感应柱(515),感应柱(515)和第二位置传感器(514)的高度一致,第二位置传感器(514)与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轨两用大跨度钢箱梁的吊点检测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旋转组件(31)包括步进电机(310)、螺杆(311)和两个同步轮(312),底盘(40)的顶部固定设有支撑板(400),支撑板(400)的顶部和升降板(30)的底部之间固定设有两个缓冲弹簧(401),步进电机(310)呈竖直设在支撑板(400)的底部,螺杆(311)转动设置在底盘(40)的顶部和立板的顶部之间,其中一个同步轮(312)套设在步进电机(310)的输出端上,另一个同步轮(312)套设在丝杆(521)的底部外壁上,两个同步轮(312)之间套设有第一皮带(313),丝杆(521)与升降板(30)螺纹连接,步进电机(310)与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寇俊祥,未经寇俊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15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形平板玻璃边部成像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养殖场沼液氨氮回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