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屏蔽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8506.1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7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史和平;张茂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0 | 分类号: | E05F15/70;H04L12/4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严帅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屏蔽门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屏蔽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盘(PSC)以及若干门控单元(DCU);所述中央控制盘包括两套站台控制单元(PEDC),系统监视单元以及报警指示单元,每套站台控制单元(PEDC)通过两路CAN总线发送控制指令到相应的门控单元(DCU)对地铁站台一侧的屏蔽门进行控制;每套所述站台控制单元(PEDC)与其对应的门控单元(DCU)之间的两路CAN总线在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以确保控制指令的及时转发或者提高控制指令的转发成功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一条CAN总线并配合相关的控制方式实现地铁屏蔽门可靠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总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地铁屏蔽门控制的控制指令传输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铁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地铁屏蔽门PSC(platform screendoor central controlpanel)作为乘客候车时的屏障,为每一个乘客的安全保驾护航。为此、需要开展屏蔽门系统安全控制技术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屏蔽门制造企业致力于对地铁屏蔽门硬件产品的研制以及安全至关控制系统的研发,形成了系列化的技术产品,在一定程度土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个行业的长期垄断。目前,国外的同类型产品也只是做到对采用CAN总线协议结合校验技术对地铁屏蔽门的门控单元发送控制指令,当控制指令校验不通过需要反馈给站台控制单元(PEDC)进行控制指令重发。
然而,CAN总线在频繁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虽然采用差错校验技术对传输数据进行校验能够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但是由于发现校验不通过,需要向站台控制单元(PEDC)反馈以便其再次发送控制指令直到地体屏蔽门的门控单元(DCU)接收到正确的控制指令。这个过程中CAN总线将始终被占据,处于繁忙状态,若此时需要发送其他控制指令则必须等待,这对于很多紧急的情况是不能接受的。此外、,若CAN总线本身出现故障,则地铁屏蔽门将失去控制,造成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有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地铁屏蔽门控制方案,通过在每套站台控制单元(PEDC)和其控制的屏蔽门的门控单元(DCU)之间设置两条CAN总线配合设置的工作模式,提高地铁屏蔽门控制指令的传输的效率以及通信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地铁屏蔽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盘(PSC)以及若干门控单元(DCU)。所述中央控制盘包括两套站台控制单元(PEDC),系统监视单元以及报警指示单元,每套站台控制单元(PEDC)通过两路CAN总线发送控制指令到相应的门控单元(DCU)对地铁站台一侧的屏蔽门进行控制。所述系统监视单元实时采集站台屏蔽门状态信息和控制系统故障信息通过网络实时发送至综合监控平台进行显示,同时、基于所述实时采集到的站台屏蔽门状态和控制系统故障信息触发所述报警指示单元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地铁站台每一侧的所有屏蔽门对应的门控单元(DCU)同时与所述两路CAN总线进行通信连接,所述两路CAN总线中的每一路具有独立的总线控制器和总线驱动器。优选地,所述两路CAN总线驱动时钟信号同步或为同一时钟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每套所述站台控制单元(PEDC)通过与其连接的两路CAN总线中的一路或两路总线传输控制指令,并对传输控制指令的CAN总线进行故障检测;当检测其中一路CAN总线故障时,停用故障CAN总线,完全采用另一路CAN总线转发控制指令到相应的门控单元(DCU)。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股份公司,未经上海嘉成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8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