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及其减张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48374.2 | 申请日: | 2017-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5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林;王国梁;毛健宇;韩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彦林 |
| 主分类号: | A61F2/08 | 分类号: | A61F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姚丽娜 |
| 地址: | 650032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交叉 韧带 重建 减张线 编织 方法 及其 | ||
1.一种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缝线的准备:准备两根规格型号相同的缝线;
步骤(2),缝线的固定:将步骤(1)所准备的缝线的一端固定住,另一端为自由端;
步骤(3),初始编织:持自由端逆时针旋转使得缝线上形成第一线环,且自由端位于固定端的上方;然后持自由端绕第一线环的交叉点顺时针旋转超过180°后,将自由端与第一线环的交叉点之间的缝线形成U形,由U形的底部从第一线环的正面穿入,并保持自由端在第一线环外;之后保持自由端在第一线环外的同时拉动U形远离自由端的一端直至收紧,使得第一线环形成第一个线结,U形穿入第一线环的部分形成第二线环,得到带线环的线结;
步骤(4),中期编织:再次将自由端与线结的结点之间的缝线形成U形,并U形的底部从该线结的线环的正面穿入,并保持自由端在线环外;然后保持自由端在线环外的同时拉动U形远离自由端的一端直至收紧,再次形成一个带线环的线结;
步骤(5),结尾编织:重复步骤(4)直至线结长度达到移植腱的长度,之后,将自由端穿过最后一个线结的线环,一手拉住已经编好的编织端,另一只手拉住自由端,两手分别向两侧拉紧,即得到减张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准备两根规格型号相同的缝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缝线为2号Orthocord可吸收合成外科缝线或2号Ethibond爱惜邦不可吸收缝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张线的长度为8-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缝线要求缝线无毛糙、裂痕及断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左手牵拉固定好缝线,用右手牵拉缝线的另一端,从左手食指及中指下方穿过,环绕左手食指及中指一圈,将缝线从左手已拉紧的缝线上方拉向编织者左上方,再将缝线自由端用右手从左手已拉紧的缝线下方牵出缝线,并拉向编织者右下方,将左手食指、中指张开,形成第一线环,并将左手食指伸入并张开,用左手食指远端勾住右手牵拉的缝线,并将勾住的缝线拉入第一线环内,右手松开拉住的缝线,并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住左手食指拉入第一线环的缝线,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撤出第一线环并拉住右手松开缝线的另一端,右手食指及拇指将缝线拉出,形成第二线环,并将食指及中指伸入线环内,张开手指,用左手及右手将固定的缝线用力向两侧牵拉,收紧线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左手拉紧缝线自由端,右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张开,维持第二线环张开,用右手食指勾住左手已拉紧的缝线,并将其从第二线环内拉出,此时用右手拇指与食指固定住拉出的减张线,再次形成一线环,并将食指及中指伸入线环内,张开手指,用拇指及食指固定可滑动一侧的减张线并向编织者方向牵拉,固定线结。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交叉韧带重建的减张线编织方法编织得到的减张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彦林,未经李彦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83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