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远程集中控制的安全应急跟随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6645.0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9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阮碧容;彭秉洪;彭嘉译;杨青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H02J7/02;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盛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5 | 代理人: | 董鸿柏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集中控制 安全 应急 跟随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远程集中控制的安全应急跟随电路,包括AC转DC电路,应急供电部分,电子开关,以及分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总控制系统调制到电力载波上的控制信号,所述分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子开关的控制端,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子开关通断。当掉电时,应急供电部分使得应急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工作,而当要断开应急电池时,通过分控制系统瞬间导通电子开关。本发明使用有线载波通信,可以实现一个有线载波总控制系统对多个分控制系统的控制,使得数据交换的信号更完整、精确、及时,一致性更好,同时实现随时随地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设备控制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远程集中控制的安全应急跟随电路。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用电设备在故障状况下需要执行应急控制,常见的是通过应急供电或者紧急断电来使得设备工作状态发生变化。目前存在的应急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人为“硬开关”控制方式,基于可编程芯片的数字控制方式以及小规模的集中控制方式。
然而上述各方式分别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使用场景单一。对于人为硬开关控制应急电路,在大范围时可操作难度大,对专业技术要求高,且部分应急场景电压高、电流大,危险系数极高;此外,还不兼备集中控制。比如消防应急,一般安装位置特殊,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若需要人为主动去关“主功率”线,操作难度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运用可编程芯片(FPGA、DSP等)的控制电路,由于只能对单品类进行控制,不具有通用性,一致性差;且一次性编程后,对应的程序就是固定的,难以切实满足市场真正的需求,易造成资源和成本浪费。还有部分采用集中控制的应急系统只能在局域网小范围进行控制,由于数据易“丢包”无法进行城市/区级别以上的控制,无法实现联调联控。
以上均导致现有应急系统品类繁多,又各有不足,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极差,难以满足联控需求,无法做到快速响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更安全和高效的可远程集中控制的安全应急跟随电路,实现应急设备的安全开关和可控,实现控制数据的采集和远距离传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应急跟随电路,所述安全应急跟随电路包括:AC转DC电路,其具有AC输入端和DC输出端,所述DC输出端正极通过依次串联的充电管理保护电路、电池连接到DC输出端负极;应急供电部分,包括: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DC输出端正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的阴极、MOS管的栅极,稳压二极管的阳极接DC输出端负极,第二电阻的第二端、MOS管的源极与充电管理保护电路和电池的连接点相连接;电子开关,其耦接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MOS管的漏极之间;分控制系统,用于接收总控制系统调制到电力载波上的控制信号,所述分控制系统的输出端电连接电子开关的控制端,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子开关通断;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单向可控硅的阴极,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解电容的正极以及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解电容的负极和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均接DC输出端负极,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单向可控硅的阳极接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电子开关的第一端作为应急跟随电路的正极输出端,所述电池的负极作为应急跟随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用于给负载提供电能。
进一步的,总控制系统、分控制系统以及AC输入端均并联于市电输出端;或者总控制系统具有多个市电输出端,用于将市电引出,所述分控制系统和AC转DC电路的输入来自于所述多个市电输出端。
其中,所述总控制系统和分控制系统采用电力载波通信,将待传输信息调制到220V交流电;所述总控制系统采用单火线供电,并且支持可移动便携设备的远程控制;所述分控制系统采用单火线供电,其并联于所述市电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分控制系统也可以将采集的数据信号传输给总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通过二极管连接到电子开关的第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66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助推式密相输送系统
- 下一篇:微创手术机器人及连接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