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助推式密相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46535.4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0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满;路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麦信(常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3/34 | 分类号: | B65G53/34;B65G53/58;B65G53/52 |
代理公司: | 南京勤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7 | 代理人: | 吕波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推 式密相 输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加助推式密相输送系统,包括:助推导料管、脉冲料栓分隔舱以及位于助推导料管和脉冲料栓分隔舱内部的可调导向机构和脉冲气刀发生器,助推导料管的外侧设有气动助推机构,助推导料管的一端与脉冲料栓分隔舱的端部固定连接,助推导料管和脉冲料栓分隔舱的另一端均分别设有进口电控阀和料栓电控阀,气动助推机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助推气泵机构。本发明中,通过加装新型助推式结构,利用助推导料管表面均匀分布的助推阀管结构对密相输送气流进行干预,对输送气流进行加速,通过外部通入助推气体对密相输送进行加速助推,提高料栓成型速度和密相输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相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加助推式密相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固体物料在管道内的气力输送技术自19世纪上半叶开始工业化以来,因其具有密闭、安全、物料与环境清洁、易实现自动化连续操作等优点,在石油、化工、医药、粮食、食品、电力、建材、冶金、矿山等诸多行业中都存在粉粒体物料的输送,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物料对环境、环境对物料的互相污染问题,一方面,有些物料具有腐蚀性、刺激性等特性,在敞开式情况下输送,对人体有危害性,对环境有污染性,即物料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有些物料具有易被氧化、吸湿等特性,在敞开式情况下输送,就会使物料发生质的变化,即环境对物料的污染。
因此,采用密闭式的管线进行输送,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而管线输送的主要方式是气力输送。气力输送与其他的皮带输送、机械输送等相比有以下优点:1.物料在密闭的管道中输送,不会外泄,对环境不易产生污染;物料在密闭的管道中输送,不会外泄,对环境不易产生污染;密闭的管道可有效防止环境对输送物料的影响,保证了物料的品质;机械传动部件少,结构简单、建设及维护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以及输送线路可灵活布置,占地面积少。
现有的密相输送系统一般采用常压料仓、变压料仓、高压料仓3罐串联的连接方式,粉体按顺序由常压料仓经变压料仓输送到高压仓,使粉体在高压料仓流动,在物料流动中段时,由于管道结构的消耗导致气流运动速率降低,输送效率下降极易出现堵塞的情况,且在料栓成型腔内粉料无法被高压气体推挤呈致密料栓结构,在密相静压差的作用下,料栓内混杂的大量空泡导致料栓解体,从而影响整个密相输送的稳定进行,因此存在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加助推式密相输送系统,加助推式密相输送系统,包括:助推导料管、脉冲料栓分隔舱以及位于助推导料管和脉冲料栓分隔舱内部的可调导向机构和脉冲气刀发生器,所述助推导料管的外侧设有气动助推机构,所述助推导料管的一端与脉冲料栓分隔舱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助推导料管和脉冲料栓分隔舱的另一端均分别设有进口电控阀和料栓电控阀,所述气动助推机构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助推气泵机构;所述气动助推机构包括分布平衡环管、分布器和助推阀管,所述助推阀管的数量为若干并呈均匀分布于助推导料管的外周并与助推导料管的内侧相连通,所述助推阀管的一侧设有主动进气端口,所述主动进气端口的另一端与分布平衡环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分布平衡环管的一侧与分布器的内腔相连通;
所述可调导向机构包括电动推杆、静环座和导流阀板,所述电动推杆和静环座的外侧均设有与助推导料管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导流阀板活动安装于静环座的表面,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联动销杆并通过联动销杆与导流阀板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另一侧设有导流锥盖。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助推导料管和脉冲料栓分隔舱内壁呈圆滑光面结构且相互连通,所述脉冲料栓分隔舱的内部设有料栓成型腔,所述脉冲气刀发生器位于脉冲料栓分隔舱内部且靠近助推导料管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脉冲料栓分隔舱的端部加装助推导料管结构进行物料的集中输送,保持物料在密相输送系统内的集中输送,并通过助推导料管表面的气动助推机构和脉冲气刀发生器对物料进行导向和助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麦信(常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麦信(常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65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