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46532.0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5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曹超月;何嘉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63 | 分类号: | G02F1/1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13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器件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判断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透过率是否达到预设透过率;若否,则控制外部电源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第一模式充放电,直至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透过率达到预设透过率;若是,则暂停充放电,并持续监测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是否处于预设开路电势阈值范围内;若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不处于预设开路电势阈值范围内,则控制外部电源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第二模式充放电,以使得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持续处于预设开路电势阈值范围内。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对电致变色器件无法精确控制和不稳定的问题,实现电致变色器件均匀的变色和寿命的提高。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基于申请日为2019年12月17日、发明名称为“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申请号为201911305034.0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致变色器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需要通过外加电压或外加电流来实现控制器件中材料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得以调节器件的透过率变化或是反射率变化。在通常的运用中,常常使用恒压(使用一个特定的电压维持一定的时间)或恒流(使用一个特定的电流维持一定的时间)充放电来实现。这种简单的充放电形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器件的变色不均匀,变色速度慢,循环寿命短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恒流充放电的方式,通过充电时监测器件中某两点达到的感应电势或计算充放的总电荷数来控制控制器件的透过率,当感应电势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持续给器件加恒压的方法来维持器件感应电势不变来维持器件透过率不变。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必须要从器件中引出电极,来监控充放电时的感应电势,再由器件两极产生的反应电流监测计算反应电荷,由此来进行逻辑判定。再而,在加持续恒压的时候,透明导电电极上的电势分布不均匀,电源输入两极附近电势高,导致电源两极区域先变色,而由于透明导电电极内阻大,离电极较远位置的电势较低,不能使变色材料有足够的电压进行反应,表现为两极区域的透过率和中心区域的变色不一致,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才能使中心慢慢的达到所需透过率,而整个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趋于一致,此问题一般称为“虹膜效应”。为了使电致变色均匀变色,需要更大电压需要来驱动,从而使边缘区域的电势高于材料本身的稳定电势,导致边缘不稳定降解的情况,持续的恒压使器件不稳定性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电致变色器件均匀的变色和寿命的提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透过率是否达到预设透过率;
若否,则控制外部电源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第一模式充放电,直至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透过率达到所述预设透过率;
若是,则暂停充放电,并持续监测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是否处于预设开路电势阈值范围内;
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不处于预设开路电势阈值范围内,则控制外部电源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第二模式充放电,以使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持续处于所述预设开路电势阈值范围内。
可选的,当检测到调整指令时,判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透过率是否达到预设透过率,所述调整指令根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透过率达到所述预设透过率时和/或符合其他预设条件时生成。
可选的,所述若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不处于预设开路电势阈值范围内,则控制外部电源对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进行第二模式充放电,以使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持续处于所述预设开路电势阈值范围内包括:
判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当前开路电势是否高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预设平衡电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6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组件、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燃料发动机喷油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