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鉴别10种龟鳖甲类中药的液质联用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44688.5 | 申请日: | 2022-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7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文;杨直;卢智玲;伍勋;谌宇;郑娟;邹耀华;施思;潘佳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杭州市食品药品审核查验服务中心;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54;G01N30/7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6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鉴别 10 鳖甲 中药 联用 | ||
本发明涉及龟鳖甲类中药的鉴别法,特别涉及一种同时鉴别10种龟鳖甲类中药的液质联用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获得待测样品溶液(样品预处理);2)、设定色谱及质谱检测条件;3)、数据计算分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检测多种龟鳖甲类中药,准确度高、专属性强,能够有效识别龟鳖甲类中药正伪品,防止掺伪情况,保障龟鳖甲类中药的质量,同时也打击非法销售保护动物的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龟鳖甲类中药的鉴别法。特别涉及一种同时鉴别10种龟鳖甲类中药的液质联用法。
背景技术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鳖甲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来源均为单一种[1]。龟鳖目动物是现存爬行动物中特化的类群,是种类较多的科属,常有用其他来源龟鳖混充正品龟鳖甲的情况。
常见正伪品龟鳖甲性状如下:
1、乌龟甲(正品)
背甲:呈椭圆形拱状,边缘整齐,前端略凹入,后端圆,前窄后宽,背棱3条,其正中的1条隆起较明显。长9-16cm,宽6-12cm,高3-6cm。外表面棕色。椎盾、肋盾上的偏心多角环形角质层纹及缘盾上的“”形角质层纹明显。颈盾1枚,类倒心形,前端平截,后端凹入,明显宽于前端。第3椎盾六边形前窄后宽。缘盾左右各11枚,类长方形,纵列,盾片外侧缘及内侧缘前后排列基本整齐,第11缘盾明显较臀盾小。臀盾2枚,类长方形,横列,连接处稍凹入。
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8~15cm,宽5~8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外表面淡黄色。角质盾片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或大部分呈紫褐色。
2、巴西龟甲(伪品)
背甲:其背面为翠绿色或苹果绿色,颜色鲜艳,背部中央有一条显著的脊棱。背甲上每一块盾片都有较细的黄色和绿色相间的平行或环行条纹,盾片之间的界线十分清晰,缘盾有11块盾片,外边缘为金黄色,背甲的边缘呈不显著的锯齿状。
腹甲:从喉盾至肛盾共有12块盾片,全为淡黄色,每一块上面均有左右对称的圆形、椭圆形、棒形或略呈蝶形的色斑。
3、花龟甲(伪品)
背甲:背甲具3棱,脊棱明显,略断续。侧棱由每枚肋板的一个突起相间连接而成。颈盾梯形或长方形。椎盾5枚,第一枚五边形,第二至第四枚六边形,宽均大于长。肋盾4对,呈不规则四边形。缘盾12对,两侧的缘盾微向上翻。各盾片均有同心纹及中心疣轮。缘盾的中心疣轮位于外侧后缘。肋盾的位于背上方。椎盾的位于后缘中线。
腹甲:腹甲平,前缘平直,后缘凹入。腹部淡棕黄色,每块盾片的中部有一粟色大斑。各腹盾缝的长度依次为:腹盾缝胸盾缝股盾缝喉盾缝肛盾缝肱盾缝。腋盾及胯盾大。无下缘盾。各盾缝不平直。
4、黄喉拟水龟甲(伪品)
背甲:呈椭圆形拱状,背棱3条,正中1条起隆明显。长9~14cm,宽6~11cm,高3~6cm。表面黄棕色。盾片的角质层纹不明显。颈盾类梯形,后端略凹入。第3椎盾六边形。缘盾及臀盾类方形。
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8~12cm,宽5~9cm,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外表面黄色,有放射状黑色斑纹。股盾间的中缝线最长,喉盾间的中缝线最短。内表面黄白色,肱盾与胸盾缝的交叉处在内板之下。
5、黄缘闭壳龟甲(伪品)
背甲:呈椭圆形拱状,背棱3条,中央有1条明显隆起。长10~16cm,宽7~11cm,高4~7cm。表面棕褐色。盾片角质层纹十分明显,环纹中心色泽稍浅,并多具密集的点状突起。颈盾前宽后窄。第3椎盾八边形。缘盾近方形,渐变横列的长方形。臀盾长方形,横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杭州市食品药品审核查验服务中心、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未经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杭州市食品药品审核查验服务中心、杭州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44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