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UV-C紫外线监测方法及其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39363.8 | 申请日: | 202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9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资;贾红波;魏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陆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9/00 | 分类号: | H04Q9/00;G08C17/02;A61L2/10;A61L2/24;A61L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郭娜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空港国际***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uv 紫外线 监测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UV‑C紫外线监测方法及其监测系统,一种基于物联网的UV‑C紫外线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传输、唤醒与整合、上传以及分析与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计算出当前针对各种微生物的灭杀效果,从而对消毒效果进行量化管理,并且可以根据ZigBee组网采集的数据获取当前工作区域渲染、数据统计分析、消毒效果趋势判断、消毒设备寿命监测等信息,可根据现场反馈数据实时调整消毒机器人的消毒路径和消毒时长,紫外线检测器无需定点布置,ZigBee组网通过终端、路由器以及协调者三个部分配合,可对监测区域内的信息进行有序统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UV-C紫外线监测方法及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紫外线是波长为400nm~10nm的光线,可以分为UVA、UVB、UVC和EUV4种。其中UV-C,波长介于200~280纳米,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UV-C波段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以253.7nm波长的紫外线效果最佳,紫外线杀菌属于纯物理消毒方法,具有简单便捷、无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应用紫外线杀菌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利用紫外线消毒机器人虽然有实际效果,但是由于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且紫外线消毒也受到辐照度、距离、照射时长等因素影响,导致目前绝大多数的紫外线机器人消毒设备无法对消毒效果进行量化管理。
申请号为:201910478425 .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紫外消毒效果不间断监测器、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利用主体转动对准待监测紫外线灯,加上激光笔校准对位,以满足不间断监测的需求,产品结构灵活小巧,可转动校准,且克服了技术偏见,因将紫外消毒效果不间断监测器悬挂于1米距离的侧边墙面上,因不再设于紫外线灯的垂直下方1m处,不会产生紫外辐照的盲点,所以可以在常规的紫外消毒过程中同时进行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的监测,且因为不干扰紫外消毒的过程,所以可以固定放置,实现不间断监测。然而该种紫外消毒效果不间断监测器、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无法对消毒效果进行量化管理,无法计算出当前针对各种微生物的灭杀效果,同样无法根据该系统获取当前工作区域渲染、数据统计分析、消毒效果趋势判断、消毒设备寿命监测等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UV-C紫外线监测方法及其监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UV-C紫外线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采集:将紫外线监测器布置在需要检测的区域并开机,紫外线监测器到达设定好的时间点或在路由器的唤醒后开始采集数据,紫外线监测器可随意布置在需要监测的区域内,初次布置时,需设定组号与当前区域号相同,并设定自身网络地址号,利于分辨不同设备,开机自动加入组网;
b、传输:若干个紫外线监测器作为终端将采集到的紫外线辐照度达到标准后的最大值、平均值以及照射时长通过点播的形式传输至对应的路由器;
c、唤醒与整合:路由器接收紫外线监测器传来的数据并采集区域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信息,将信息整合后传输至对应的协调者,协调者与消毒机器人一体设置,初次部署时,消毒机器人创建地图,设定区域号,部署在该区域的紫外线监测器设置组号,组成区域号和网络地址号,消毒机器人工作时,选定消毒区域,通过无线网络唤醒当前区域的紫外线监测器,使其开始监测消毒机器人的紫外线辐照强度并进行数据上传,当前区域消毒结束后,消毒机器人发送指令,使当前区域的紫外线监测器进入休眠状态,以此降低功耗,延长紫外线监测器的寿命;
d、上传:协调者通过组播的形式采集接收路由器传来的数据并将信息整合后通过WiFi上传至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陆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莱陆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9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