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剂以及一种原位处理黑臭湖泊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转移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39124.2 | 申请日: | 2022-0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7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2;C02F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刘晓静 |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以及 原位 处理 湖泊 泥污 向上 转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剂以及一种原位处理黑臭湖泊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转移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修复剂包括如下体积比的溶液:Ca(NO3)2水溶液:CaO2水溶液:H2O2水溶液为1.28~2.2:1~1.57:0.09~0.112。利用本发明的修复剂修复黑臭湖泊的底泥后可以使底泥的颜色由黑色变为浅土黄色,上覆水也会变澄清,并能降低上覆水中氨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含量和COD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修复剂以及一种原位处理黑臭湖泊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转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湖泊,导致一些湖泊水体和底泥黑臭。排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方式沉降和吸附等进入到底泥中,并蓄积于其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外界条件或水环境的变化,蓄积在底泥中的污染物又会通过泥水界面重新回到上覆水中,造成二次污染。研究表明:蓄积在底泥中的污染物含量比上覆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高很多。底泥和上覆水时刻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因而,如何处理底泥中的污染物向上覆水转移就显得至关重要。
底泥的原位修复技术按原理分为原位物理修复、原位生物修复和原位化学修复。底泥的原位化学修复是最有效的修复方法。但是现有的原位化学修复方法要么会造成二次污染,危害环境;要么修复效果不好。因此现有技术领域急需研发对环境友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修复效果好的修复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剂以及一种原位处理黑臭湖泊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转移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复剂,包括如下体积比的溶液:
Ca(NO3)2水溶液:CaO2水溶液:H2O2水溶液为1.28~2.2:1~1.57:0.09~0.112。
作为优选,包括如下体积比的溶液:
Ca(NO3)2水溶液:CaO2水溶液:H2O2水溶液为1.48~2.0:1.1~1.47:0.1~0.102。
作为优选,包括如下体积比的溶液:
Ca(NO3)2水溶液:CaO2水溶液:H2O2水溶液为1.74:1.285:0.101。
作为优选,所述Ca(NO3)2水溶液的初始摩尔浓度为0.5~0.7mol/L;
所述CaO2水溶液的初始摩尔浓度为0.7~0.9mol/L;
所述H2O2水溶液的初始摩尔浓度为9.8~10mol/L。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修复剂处理黑臭湖泊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转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黑臭湖泊底泥上表面覆盖分子筛,同时在黑臭湖泊底泥上表面以下5~7cm处注射所述的修复剂进行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分子筛的成分为硅铝酸盐;
所述分子筛的粒径为1.8~2.2μm。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分子筛的覆盖厚度为0.4~0.6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9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火箭部段大范围滚转调姿装置及其调姿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