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远光灯智能调节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35774.X | 申请日: | 2022-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8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崔传波;贾怡君;李津;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张虞旭驹 |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远光灯 智能 调节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车辆远光灯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灯主体(1),所述智能灯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卡板(2),所述智能灯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灯罩(3),所述安装卡板(2)的表面开设有端口凹槽(4),所述智能灯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灯座(10),所述灯座(10)的表面安装有图像识别摄像头(5),所述灯座(10)的表面安装有雷达测距仪(6),且雷达测距仪(6)位于图像识别摄像头(5)的下方,所述灯座(10)的表面安装有光敏感应器(7),且光敏感应器(7)位于雷达测距仪(6)的一侧,所述灯座(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照明灯(8),且第一照明灯(8)位于雷达测距仪(6)的上方,所述灯座(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照明灯(9),且第二照明灯(9)位于光敏感应器(7)的上方,所述灯座(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壳(11),且安装壳(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安装壳(11)的表面均安装有调节壳体(12),所述两个调节壳体(12)的内部均安装有调控机构(13),且两个调控机构(13)分别与第一照明灯(8)和第二照明灯(9)连接,所述调控机构(13)的一端连接有传输线(14),所述传输线(14)的一端连接有操控芯片(15),所述操控芯片(15)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线(16),所述连接线(1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端口(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远光灯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机构(13)包括伺服电机(1301)、传动齿轮(1302)、从动齿轮(1303)、纹槽杆(1304)、调节组件(1305)、转动齿筒(1306)、伸缩柱杆(1307)和安装头(1308),所述伺服电机(1301)安装于调节壳体(12)中,所述传动齿轮(1302)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1301)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1303)安装于调节壳体(12)中,且从动齿轮(1303)与传动齿轮(1302)啮合,所述纹槽杆(1304)固定连接于从动齿轮(1303)上,所述调节组件(1305)安装于调节壳体(12)中,所述转动齿筒(1306)转动连接于调节组件(1305)上,且转动齿筒(1306)与纹槽杆(1304)配合使用,所述伸缩柱杆(1307)安装于调节组件(1305)中,且伸缩柱杆(1307)与转动齿筒(1306)配合使用,所述安装头(1308)固定连接于伸缩柱杆(1307)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远光灯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灯(8)的种类为近光灯,所述第二照明灯(9)的种类为远光灯,所述第一照明灯(8)和第二照明灯(9)均为LED灯,所述第一照明灯(8)为半遮光灯,且第一照明灯(8)的功率为5~15W,所述第二照明灯(9)为强光灯,且第二照明灯(9)的功率为30~55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远光灯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3)的材质为高标号聚碳酸酯,所述灯罩(3)的厚度为3~5mm,且灯罩(3)的耐热温度可达100~1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远光灯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识别摄像头(5)的内部设置有车辆信息采集模块、车辆图像实时监测模块和车辆状态分析模块,所述车辆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前方同向车辆和对向车辆的位置信息,所述车辆图像实时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同向车辆和对向车辆的位置变化信息,实时对车辆图像进行识别,所述车辆状态分析模块用于判断车辆状态信息,根据车辆采集的图像变化判断车辆的实时运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远光灯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测距仪(6)的内部设置有信号发送模块、微处理器、信号接收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向前方发射雷达微波信号,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用于对反射后的微波信号进行接收,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对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出发射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计算出的距离和判定信息数据进行实时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57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力吸附结构及导电浆料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控车床用旋转电伺服推拉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