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组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34355.4 | 申请日: | 202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8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悦;庄旭鸣;毕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华恒烨(佛山)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519/00 | 分类号: | C07D519/00;C09K11/06;H10K85/6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海融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77 | 代理人: | 陈志超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吲哚 有机化合物 有机 电致发光 组合 器件 | ||
本申请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组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本申请的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为可在蓝光区发光且具有低滚降高效率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并且可用于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此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组合物可以作为发光材料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制备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滚降低、效率高、器件色纯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组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自从1987年美国Kodak公司的C.W.Tang等人采用超薄膜技术以空穴传输效果较好的芳香胺作为空穴传输层,以8-羟基喹啉的铝配合物作为发光层,以氧化铟锡(ITO)薄膜和金属合金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制备了发光器件(见Appl.Phys.Lett.,1987,51,913),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在科研界以及产业界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全彩显示需要高色纯度、高效率、长器件寿命和热学稳定的蓝光、绿光和红光发光材料。目前,蓝光发光主要分为三类,荧光染料、磷光发射的蓝光磷光材料和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机制的蓝光TADF材料。
TADF机制是利用具有较小单重态-三重态能级差(ΔEST)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其三重态激子在环境热能下可通过反向系间窜越(RISC)这一过程转化为单重态激子的机制,理论上其器件内量子效率能达到100%,但其器件在高亮度下效率滚降较大从而限制了其在全色显示和白光照明中的应用。此外,TADF材料的分子结构通常采用电子给体基团与电子受体基团通过共轭或者非共轭连接的形式从而使发射主要源自分子内电荷转移(ICT: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态的跃迁,这种结构很容易导致分子处于基态和激发态时的构型和构象变化、产生丰富的分子振动模式,因此多数TADF材料分子的发射光谱谱带的半峰宽超过100nm,导致难以满足显示领域高色纯度的要求。TADF材料分子主要作为客体材料掺杂在宽禁带主体材料中以实现高效率的热活化延迟荧光(见J.Am.Chem.Soc.2012,134,14706;Nature,2012,492,234;Mater.Horiz.,2014,1,264)。对于有机发光器件的商业化应用来说,设计合成在高亮度下滚降小且效率高的蓝光发光材料仍具有很大的需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电致发光组合物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蓝光发光材料。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其中,所述基于芘和吲哚并咔唑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如式I所示:
Ra独立地为H、D、F、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或C6~C18芳基中的一种;
RM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华恒烨(佛山)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季华恒烨(佛山)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343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