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耗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29337.7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5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夏冰;王巍;鲍明子;戴正兴;刘义强;王瑞平;肖逸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0 | 分类号: | B60W40/00;B60W40/10;B60W50/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陈卫国;卢鸳凤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 能耗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耗优化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策略很难保证全局的能耗最低的问题。本混合动力汽车能耗优化方法包括:利用遗传算法将车辆运行参数进行初始化、编码,进而随机产生N个个体,组成初始种群;利用适应度函数计算初始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判断优化代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最大优化代数,若为是,停止计算,取初始种群中适应度值最小的个体为最优个体,并解码输出;否则,根据选择概率从初始种群中随机选择一个个体进行交叉、变异操作,获得新一代种群并进行适应度值计算,将优化代数加1并返回优化代数判断。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车辆参数的全局优化,使车辆运行于最低能耗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耗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开发新能源和相关节能技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发展共识。而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其节油潜力巨大。首先混合动力汽车可依据驾驶员行车需求保证发动机工作在最佳工况范围,发动机有效功率高,油耗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其次驱动电机可利用车辆制动、下坡、发动机剩余功率实现能量回收,减少了能源损耗;在起步时可利用电机单独驱动,避免了发动机怠速或低负荷工况下油耗过高的问题。
而目前的三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是由发动机以及电机P1、P2、P4这四个动力源组成,由发动机+3DHT混动变速箱(内置P1+P2电机)组成前驱系统,由P4电机+固定速比减速驱动桥组成后驱系统,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更好的四驱驾驶体验,车辆的动力性与通过性也更好,但由于存在四个动力源,结构复杂,驾驶模式较多,自由度大,而现有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都是基于既定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其主要是依据工程经验制定的控制规则,但是城市道路往往由于城市路况不同所处的工况也千差万别,实际运营过程中,每趟线路的载客量、城市道路维修情况、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等影响因素都会对车辆的行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既定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会存在不合理情况,且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很难保证全局的能耗最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耗优化方法,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对车辆参数的全局优化,使车辆运行于最低能耗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合动力汽车能耗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车辆运行工况获得轮端需求扭矩;
B、基于轮端需求扭矩,利用遗传算法实时生成车辆运行参数,所述车辆运行参数包括工作模式、挡位、P1电机扭矩、P2电机扭矩以及发动机转速和扭矩,将车辆运行参数进行初始化、编码,进而随机产生N个个体,组成初始种群;
C、利用适应度函数计算初始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并记录为1次优化代数;
D、判断优化代数是否达到预设的最大优化代数,若为是,停止计算,取初始种群中适应度值最小的个体,即总燃油消耗量最小的个体为最优个体,并解码输出该最优个体所对应的车辆运行参数;否则,进入步骤E;
E、根据选择概率,从初始种群中随机选择一个个体进行交叉、变异操作,获得新的个体,新的个体组成新一代种群,利用适应度函数计算新一代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并将优化代数加1,之后返回步骤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93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CB板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单车场多线路电动公交车协同调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