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折叠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8181.0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5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杜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张育英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叠 显示装置 及其 折叠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折叠控制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避免柔性显示屏在展开时产生折痕。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柔性显示屏;折叠支撑结构,位于柔性显示屏的背光侧,折叠支撑结构包括可弯折支撑板和控制结构,可弯折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控制结构位于弯折区且位于可弯折支撑板背向柔性显示屏的一侧;其中,控制结构包括多个凸块和多个气囊,多个凸块在可弯折支撑板一侧间隔排列,凸块与可弯折支撑板连接,气囊位于相邻两个凸块之间,气囊和与其相邻的凸块的侧壁连接,用于在柔性显示屏折叠时排气,在柔性显示屏展开时充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折叠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可折叠显示装置中,通常利用转轴控制柔性显示屏的折叠和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屏由多个膜层堆叠而成。在转轴控制柔性显示屏展开时,柔性显示屏的不同膜层之间存在相互运动,部分膜层发生拱起而使展开后的柔性显示屏产生折痕,进而影响美观及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折叠控制方法,避免柔性显示屏在展开时产生折痕。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
弯折区和非弯折区;
柔性显示屏;
折叠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背光侧,所述折叠支撑结构包括可弯折支撑板和控制结构,所述可弯折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控制结构位于所述弯折区且位于所述可弯折支撑板背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侧;
其中,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多个凸块和多个气囊,多个所述凸块在所述可弯折支撑板一侧间隔排列,所述凸块与所述可弯折支撑板连接,所述气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凸块之间,所述气囊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凸块的侧壁连接,用于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折叠时排气,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展开时充气。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可折叠显示装置,包括:
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折叠时,所述气囊排气,所述气囊拉动多个所述凸块彼此相互靠近,带动所述可弯折支撑板弯折;
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展开时,所述气囊充气,所述气囊推动多个所述凸块彼此相互远离,带动所述可弯折支撑板展开。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可折叠显示装置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气囊排气,体积缩小,由于气囊和相邻凸块的侧壁连接固定,因而气囊可以拉动与其相邻的两个凸块之间彼此靠近,进而带动可弯折支撑板弯折。排气后的气囊与凸块之间相互支撑以实现固定变形形状,进而使柔性显示屏实现弯折状态。
当可折叠显示装置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气囊充气,体积增大,气囊挤压与其相邻的凸块,使与其相邻的两个凸块之间彼此远离,进而带动可弯折支撑板展开,使柔性显示屏展开。与此同时,气囊充气时会对相邻的凸块的侧壁产生横向的挤压力,由于凸块与可弯折支撑板连接固定,因而凸块在被挤压时会同时向可弯折支撑板施加横向的拉扯力,使得柔性显示屏中的膜层在展开时被拉平,避免膜层拱起而使柔性显示屏产生折痕,进而避免对美观及视觉效果产生影响。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利用转轴对柔性显示屏的状态进行控制时,如若转轴损坏,柔性显示屏则无法实现状态的切换,导致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可靠性较低。而本发明实施例则无需利用转轴实现对柔性显示屏的状态的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支撑结构是利用气囊的充气或排气带动凸块运动,进而再带动柔性显示屏折叠或展开。在该种结构中,即使某个气囊发生损坏,也仍可利用其余的气囊带动凸块的运动,相较于转轴,可有效提高可折叠显示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81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