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抗眩晕防爆保护膜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120843.X | 申请日: | 202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4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伍委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新精细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02 | 分类号: | B29C63/02;B29C63/00;B29C69/00;B29C37/00;B08B11/04;B08B13/00;B08B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知高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869 | 代理人: | 李喆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眩晕 防爆 保护膜 加工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汽车玻璃贴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载抗眩晕防爆保护膜加工装置,包括挡板,挡板上设有控制单元,挡板上阵列设有多个“S”型滑槽,“S”型滑槽内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贯穿“S”型滑槽,每个限位槽内设有转动单元,转动单元底部设有清洁单元,转动单元顶部设有限位杆,限位杆贯穿转动单元与清洁单元连接;当车载玻璃与保护膜本体贴合后,控制单元控制转动单元带动限位杆向下运动,并控制转动单元沿“S”型滑槽进行往复运动,对保护膜本体进行同等时间的烤膜工艺,解决了传统工艺中人工手动烤膜导致保护膜本体某一部分烘烤时间过长或过短使保护膜本体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玻璃贴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载抗眩晕防爆保护膜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贴膜有7大好处:1、隔热防晒,贴膜能很好的阻隔红外线产生的大量热量;2、隔紫外线,紫外线中的中波、长波能穿透很厚的玻璃,贴上隔热膜能隔断大部分紫外线。防止皮肤受伤害,也能减轻汽车内饰老化;3、安全与防爆,膜的基层为聚酯膜,有非常耐撕拉防击穿的功能,加上膜的胶层,贴膜后玻璃强度能防止玻璃意外破碎对司乘人员造成的伤害;4、营造私密空间,选择合适的品种,贴膜后,通常在车外看不清车内,而在车内可以看清车外,保留隐私和安全;5、降低空调省耗,贴上隔热膜空调制冷能力损失可以得到弥补,能瞬间减低车内温度,到达一定程度的节省油耗;6、增加美观,根据个人喜好,通过贴膜能个性化美观爱车;7、防眩光,降低因为眩光因素造成的意外情况。
申请号为201610867964.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玻璃贴膜装置,玻璃贴膜置料机构包括垂直于竖直支撑架的贴膜转轴,贴膜转轴的上部套设有贴膜滚筒,贴膜滚筒的两端设置有贴膜固定档板,靠近内侧的贴膜固定档板与竖直支撑架之间还设置有内挡盘,贴膜转轴的最外端设置有贴膜扳手,用于拆卸贴膜固定档,但上述装置无法解决在汽车烤贴膜时无法根据车窗尺寸对钢化膜进行裁剪的问题。
现有的汽车玻璃贴膜装置结构复杂,贴膜效果不佳,如何快速高效实现汽车玻璃贴膜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抗眩晕防爆保护膜加工装置,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控制单元,所述挡板上阵列设有多个“S”型滑槽,所述“S”型滑槽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贯穿“S”型滑槽,每个所述限位槽内设有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底部设有清洁单元,所述转动单元顶部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转动单元与清洁单元连接,所述限位杆远离转动单元的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挡板两端通过支架与传动辊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辊上设有传动组件,所述挡板上方设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一侧设有收卷槽,所述收卷槽内设有收卷组件,所述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上缠绕有保护膜本体,所述挡板顶部靠近保护膜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挡板的一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滑块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切割底座,所述切割底座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挡板连接,所述挡板底部设有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车载玻璃的透光度;
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挤压部,所述挤压部外侧设有清洁部,所述挤压部内设有充气仓,所述充气仓内设有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与限位杆固定连接;
当挤压部与车载玻璃贴合时,压力传感器将挤压部对车载玻璃的挤压力反馈至控制单元,此时压力传感器反馈至控制单元的压力值为预设值,控制单元记录此时限位杆向下运动的长度,控制单元控制转动单元带动限位杆向下运动,并使挤压部底部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等于预设值,同时控制单元将此时限位杆向下运动的长度与为贴膜时限位杆向下运动的长度进行比较并得出保护膜本体的厚度,控制单元根据保护膜本体的厚度使清洁部的加热单元进行加热,并控制转动单元沿“S”型滑槽进行往复运动,对保护膜本体进行同等时间的烤膜工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新精细玻璃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新精细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208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