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乳双歧杆菌BL-11的新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117076.7 申请日: 2022-02-07
公开(公告)号: CN114470010A 公开(公告)日: 2022-05-13
发明(设计)人: 段云峰;张烨;梁桦;程莎;刘智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华元生物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K35/747 分类号: A61K35/747;A61K35/745;A61K35/744;A61K35/742;A61K35/74;A61K36/064;A61K45/06;A61P1/02;A61P3/00;A23L33/135
代理公司: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代理人: 王勤思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乳双歧 杆菌 bl 11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乳双歧杆菌BL‑11的新用途。乳双歧杆菌BL‑11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疾病的食品或药物中的应用,该乳双歧杆菌BL‑11的保藏号为CGMCC No.20847。该乳双歧杆菌BL‑11能够改善唾液中有益微生物的丰度,利于口腔健康,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疾病的食品或药物。并且,经验证,乳双歧杆菌BL‑11能改善PWS患者的口腔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种(例如纤毛菌、副球菌和双歧杆菌)的丰度,益于PWS患者的口腔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乳双歧杆菌BL-11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据估计在美国和日本,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分别约为75%和74%。口腔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及生物膜的物理结构与口腔健康密切相关。传统的认知中,口腔致病菌是造成相应的口腔疾病的原因,而口腔微生物组研究发现,口腔微生物群落的转变会使某些细菌变为致病菌,从而导致口腔疾病,比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此外,口腔中原本存在的一些微生物可维持宿主健康,因此,经常使用杀菌漱口水有时会适得其反,更容易导致口腔问题。

另外,口腔微生物的改变与除口腔之外的疾病也相关,因此,口腔微生物具有作为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且也可以作为疾病治疗或干预的靶标。例如,初步的研究表明,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当口腔微生态失衡,口腔的慢性炎症和持续感染可在骨髓免疫组细胞中建立免疫记忆,引起免疫系统对炎症和细菌信号的过度反应,促进疾病发生。对牙周疾病的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有团队在开发平息由牙周病诱发的过度炎症的药物。因此,对口腔微生物组的研究将推动发展精准口腔疾病及身体其他器官疾病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研究发现,保藏号为CGMCC No.20847的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actis)BL-11能够改善唾液中有益微生物的丰度,利于口腔健康,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疾病的食品或药物。并且,经验证,乳双歧杆菌BL-11能改善PWS患者的口腔中的有益微生物(例如纤毛菌、副球菌和双歧杆菌)的丰度,益于PWS患者的口腔健康。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保藏号为CGMCC No.20847的乳双歧杆菌BL-11在制备预防或治疗口腔疾病的食品和药物中的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食品为保健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药物还包括其他益生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其他益生菌选自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乳球菌、丙酸杆菌、明串球菌、葡萄球菌、芽孢杆菌、片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丙酸杆菌为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所述明串球菌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所述片球菌选自乳酸片球菌和戊糖片球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葡萄球菌选自小牛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和木糖葡萄球菌中的一种;所述芽孢杆菌为凝结芽孢杆菌,所述大肠杆菌为Nissle19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乳酸杆菌选自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卷曲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格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歧杆菌选自青春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除保藏号为CGMCC No.20847外的乳双歧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乳球菌选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和乳酸乳球菌双乙酰亚种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酵母菌选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乳酸克鲁维酵母和卡氏酵母中的至少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元生物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华元生物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70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