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界面传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15746.1 | 申请日: | 202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东;曹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14 | 分类号: | C09K5/14;C23C26/00;C23C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晓云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金属材料 有机 材料 界面 传热 方法 | ||
1.一种强化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界面传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金属材料和有机材料界面处引入一层电声耦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以平面形式相连;或,
所述金属材料分散在有机材料基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耦合材料为导电性能介于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之间的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离子液体或液态金属;
所述金属材料为铝、铜、铁、镍纯金属及其合金中的一种;
所述有机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或硅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聚合物为主链具有共轭主电子体系,可通过掺杂达到导电态的材料;具体可为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苯撑、聚苯撑乙烯或聚双炔;
所述离子液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所述阳离子为季铵盐离子、季鏻盐离子或咪唑盐离子;所述阴离子为卤素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或六氟磷酸根离子;
所述液态金属为熔点在室温的纯金属或合金;具体可为镓、镓铟、镓铟锡、镓铟锡锌、铟、铟锡、铋铟锡或铋铟锡铅。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和所述电声耦合材料以金属键、共价键或范德华力相连;
所述电声耦合材料和所述有机材料以共价键、氢键或范德华力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和所述电声耦合材料的连接方法为浸泡、旋涂、磁控溅射、高温腐蚀或电镀;
所述电声耦合材料和所述有机材料的连接方法为浸泡、旋涂、磁控溅射、高温腐蚀或电镀。
7.一种复合材料,包括依次连接的金属材料、电声耦合材料和有机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以平面形式相连;或,
所述金属材料分散在有机材料基质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耦合材料为导电性能介于金属材料与有机材料之间的材料,包括导电聚合物、离子液体或液态金属;
所述金属材料为铝、铜、铁、镍纯金属及其合金中的一种;
所述有机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或硅油;
具体的,所述导电聚合物为主链具有共轭主电子体系,可通过掺杂达到导电态的材料;更具体可为聚乙炔、聚噻吩、聚吡咯、聚苯胺、聚苯撑、聚苯撑乙烯或聚双炔;
具体的,所述离子液体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所述阳离子为季铵盐离子、季鏻盐离子或咪唑盐离子;所述阴离子为卤素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或六氟磷酸根离子;
具体的,所述液态金属为熔点在室温的纯金属或合金;更具体可为镓、镓铟、镓铟锡、镓铟锡锌、铟、铟锡、铋铟锡或铋铟锡铅。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和所述电声耦合材料以金属键、共价键或范德华力相连;
所述电声耦合材料和所述有机材料以共价键、氢键或范德华力相连;
具体的,所述金属材料和所述电声耦合材料的连接方法可为浸泡、旋涂、磁控溅射、高温腐蚀或电镀;
所述电声耦合材料和所述有机材料的连接方法可为浸泡、旋涂、磁控溅射、高温腐蚀或电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157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