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9938.1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2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鹏;包江;吴义海;周广文;严超泽;王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B3/1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31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浚 工程 水下 精准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通过将转运坑划分为两个M/2*N的分区,依次设定为A区和B区;A区抛砂完成后,绞吸船在A区施工,抛填在B区进行,形成循环流水作业;该技术既可以保证减少施工对海洋生态以及航道通航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减少船舶交叉作业对施工效率的影响,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疏浚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疏浚工程中,用于储存疏浚物的储砂坑或转运坑往往尺度较大、数量较多,可保证抛填与吹填施工的循环流水作业,对施工船舶抛填作业工序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较少。
为最大程度减少疏浚工程施工对海洋生态以及航道通航环境的影响,当前疏浚工程储砂坑或转运坑往往尺度小、数量少,原有粗犷的抛填施工方式已不适用储砂坑海域面积受限且海况复杂情况下的抛填施工需要;在现有技术中,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航道疏浚物抛填与吹填施工采用抓斗船配合开体(底)泥驳船的方式进行航道疏浚施工,疏浚物经运输通道抛填至转运坑内,由绞吸式挖泥船将疏浚物吹填上岸进行陆域形成;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疏浚物转运坑受限情况下施工船舶需在转运坑内同时进行抛泥、吹填交叉施工,且泥驳船抛泥完毕后需调头返航,绞吸式挖泥船横移锚、浮管铺设及相关辅助设施亦占用坑内部分水域,施工作业面严重受限;因转运坑内施工作业面受限,施工船舶之间存在交叉施工,泥驳船随意抛填可能导致转运坑不能充分被利用,造成转运坑储砂能力降低。且若抛填区域较集中,转运坑内极易产生浅点,将对船舶施工构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该技术既可以保证减少施工对海洋生态以及航道通航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减少船舶交叉作业对施工效率的影响,节约施工成本。
为实现上述设计,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转运坑划分为两个M/2*N的分区,依次设定为A区和B区;A区抛砂完成后,绞吸船在A区施工,抛填在B区进行,形成循环流水作业;
S2,将转运坑进一步细化,把每个半区细化为多个长为m且宽为n的网格;网格尺寸大于泥驳船的尺寸;
S3,按照自两边向中间以及由里向外的原则在划分的网格中进行抛填;泥驳船进出施工区域按照先进先出以及抛完即走的原则进行施工分配;施工顺序按A1-A(M/2*N)、B1-B(M/2*N)的顺序进行;
S4,施工时,泥驳船对应网格抛填,每个网格抛足船数后,再由调度安排进行下一网格继续抛填作业;
S5,划分好抛填施工网格后,利用基于互联网的AIS船位信息服务系统,将施工网格录入系统内;通过系统提供的船舶定位服务倒查船舶轨迹,并将施工区边线范围等信息录入海图;
S6,网格区域抛填施工完成后,利用AIS船位信息服务系统,组织施工船舶对相邻网格间的抛填不均匀部分进行补填;
S7,对航道疏浚施工区进行水深测量,并利用HYPACK等专业软件对测图进行分析,合理组织船舶施工,确保作业连续性;同时在抛填的同时对转运坑内的水深进行测量,利用南方CASS算量软件计算分析坑内吹填区吹填方量以及抛填区剩余可抛方量,与AIS船位信息服务系统配合进行泥驳船调度。
优选地,步骤S6中,补填采用开体驳船进行抛泥施工;在泥驳船抛填时通过水深测量装置对网格区域的水深进行测量,掌握吹填区域的方量以及坍落情况;并通过AIS船位信息服务系统调度开体驳船行驶至对应的网格区域进行补填作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设计的网格化抛填施工可大幅提高抛填精度,做到全面抛填无死角,平整度高,对绞吸式挖泥船最大程度发挥施工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为交叉施工提供安全保障;通过基于AIS船位信息服务系统设计的调度系统,可以通过船舶动态实时跟踪让调度管理更直观,能有效提高船舶抛填施工精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9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