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节能的汽车内饰加工用加热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104683.X | 申请日: | 2022-0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存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丽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3/00;F27D9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达联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61 | 代理人: | 何浩 |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汽车 内饰加 工用 加热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汽车内饰加工用加热设备,属于汽车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工作架,所述工作架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工作架的顶端中部活动安装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有位于工作架顶端中部的异步电机,所述异步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于工作架的顶部并延伸至工作架的内部。通过安装的传动结构,在进行加热时,首先需要启动异步电机使得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锥形轮发生旋转,使得第一锥形轮带动第二锥形轮、第二锥形轮和第二转动杆进行旋转,通过两侧的带动可以在加热时效率更为高效,且通过皮带悬挂住第二转动杆可以在旋转时不会发生脱落,保证了其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的汽车内饰加工用加热设备,属于汽车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目前,在对汽车内饰加工时会使用到加热设备,而传统的加热设备通常为固定式加热,在使用时,不便随意进行调整,若汽车内饰件在进行加热时长久保持一个地方加热就会造成损害,且在加工时,不便对内饰件进行良好的固定,且不易进行根据内饰件的大小随意调节,因此,需要对其加以改进。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高效节能的汽车内饰加工用加热设备。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便对汽车内饰件进行活动调节加热,且在加热时不便进行控制加热的程度,以及对不同的内饰件进行夹紧固定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汽车内饰加工用加热设备,包括工作架,所述工作架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工作架的顶端中部活动安装有传动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有位于工作架顶端中部的异步电机,所述异步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于工作架的顶部并延伸至工作架的内部,所述工作架的内腔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有位于工作架顶端的加热箱,所述工作架的内腔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工作箱,所述工作架的内腔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卡箍结构,所述卡箍结构包括有位于工作箱底部的气压缸。
其中,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套接有位于支撑柱内部的传动辊轮,所述传动辊轮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传送带。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轮,所述第一锥形轮的外表面啮合安装有第二锥形轮,所述第二锥形轮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
其中,所述工作架的内腔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悬挂件,所述悬挂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轴轮,所述轴轮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底部与第二转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轮。
其中,所述加热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气软管,所述出气软管的底部贯穿于工作架的内腔并延伸至底部,所述工作箱的内腔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工作箱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挡板。
其中,所述工作箱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位于限位槽内腔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喷气板,所述喷气板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喷气孔。
其中,所述出气软管的底部与喷气板的一侧为固定连接,所述丝杠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四锥形轮,所述第四锥形轮的外表面与第三锥形轮为啮合安装。
其中,所述气压缸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两侧均铰接安装有拉动杆,所述拉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弹簧,所述拉动杆的内部开设有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丽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丽华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4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