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1066.4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7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都学敏;孟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0063;F24F1/0083;F24F1/0087;F24F7/08;F24F11/64;F24F11/67;F24F11/74;F24F12/00;F24F13/1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迟承柏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换向装置,其分别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连通;控制模块,其配置为:控制换向装置的连通状态,用于控制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以及连通口的开度,并且控制冷媒流向,使得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与运行模式相匹配,吸附件,所述第一换热腔以及所述第二换热腔中均设置有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或释放水分。本方案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同时控制逻辑简单,实现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的品质,室内湿度也被作为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判断标准,空气质量以及舒适度日益被每个家庭及各类商业、办公场所重视。
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破坏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在夏季时,空调机组的热湿比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难以适应室内热湿比的变化;在冬季时,空调制热会导致室内空气干燥,空调运行时间长会导致人体内水分蒸发迅速,严重的情况下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头晕胸闷,因此空调能够进行温湿度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的除湿方式为冷凝除湿,冷水温度须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这必然导致温度的降低,不能同时兼备舒适度,为了提高被降低的气体,甚至需要对空气进行再热处理,这就造成了能源的进一步浪费。
除此之外,在加湿过程中,还需要额外的加湿供水管路,供水需要有供水管路及控制阀门等,结构复杂,来对室内空气加湿,使得管路的排布更加复杂,不利于安装和维护,且存在漏水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室内湿度调节装置中,供水管路及控制阀门结构复杂,不利于拆装,传统的除湿方式需要不断进行降温和升温操作,造成能源浪费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
换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中的第一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腔中的第二换热器;
换向装置,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连通;
控制模块,其配置为:控制所述换向装置的连通状态,用于控制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以及连通口的开度,并且控制冷媒流向,使得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与运行模式相匹配;
新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室外进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排风口;
吸附件,所述第一换热腔以及所述第二换热腔中均设置有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或释放水分。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装置具有两个,分别为室内换向装置和室外换向装置;所述室内换向装置和室外换向装置的内腔分别被隔挡部隔挡形成四个子腔,且室内换向装置的四个子腔分别与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第一换热腔以及第二换热腔对应连通,室外换向装置的四个子腔分别与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第一换热腔以及第二换热腔对应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室内换向装置的隔挡部和室外换向装置的隔挡部的开闭状态,用于控制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并且控制冷媒流向,使得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与运行模式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隔挡部包括:
固定框,其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交叉固定在所述阀腔中;
百叶,其具有多个,分别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固定框中;
第一驱动装置,其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转轴连接,接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用于带动所述百叶转动,相邻两个子腔之间的百叶转动能够开启或者关闭,用于将该两个子腔连通或者隔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1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