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01066.4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7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都学敏;孟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11 | 分类号: | F24F1/0011;F24F1/0063;F24F1/0083;F24F1/0087;F24F7/08;F24F11/64;F24F11/67;F24F11/74;F24F12/00;F24F13/14;F24F13/3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迟承柏 |
地址: | 26651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装置 | ||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其上形成有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室内送风口以及室内回风口,所述外壳体内形成有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
换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中的第一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腔中的第二换热器;
换向装置,其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连通;
控制模块,其配置为:控制所述换向装置的连通状态,用于控制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以及连通口的开度,并且控制冷媒流向,使得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与运行模式相匹配;
新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室外进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排风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室内回风口和室外排风口;
吸附件,所述第一换热腔以及所述第二换热腔中均设置有所述吸附件,用于吸附或释放水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向装置具有两个,分别为室内换向装置和室外换向装置;
所述室内换向装置和室外换向装置的内腔分别被隔挡部隔挡形成四个子腔,且室内换向装置的四个子腔分别与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口、第一换热腔以及第二换热腔对应连通,室外换向装置的四个子腔分别与室外进风口、室外排风口、第一换热腔以及第二换热腔对应连通;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室内换向装置的隔挡部和室外换向装置的隔挡部的开闭状态,用于控制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连通的换热腔,并且控制冷媒流向,使得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与运行模式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挡部包括:
固定框,其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交叉固定在所述阀腔中;
百叶,其具有多个,分别通过转轴连接在所述固定框中;
第一驱动装置,其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转轴连接,接受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用于带动所述百叶转动,相邻两个子腔之间的百叶转动能够开启或者关闭,用于将该两个子腔连通或者隔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换向装置为圆柱状结构,且所述换向装置的四个子腔分别为第一子腔、第二子腔、第三子腔以及第四子腔,第一子腔的连接口和第四子腔的连接口分别为第一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且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四连接口相对开设在圆柱状结构的圆柱面上,第二子腔的连接口和第三子腔的连接口分别为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且所述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开设在圆柱状结构的第一底面上,所述新风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其用于带动第二固定框绕轴转动,所述第二固定框靠近所述第一底面的一侧框边上固定有两个第一挡板,该两个第一挡板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子腔和第四子腔所在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底面上固定有两个第二挡板,该两个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和第四子腔中,当第一挡板转动时,其在所述第一底面的投影与第二挡板不重叠或者至少部分重叠,用于调节连通口的开度;
所述换向装置为室内换向装置和/或室外换向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室内换向装置和/或室外换向装置的控制方法为:
确定运行模式以及当前各固定框的百叶的开启状态,并判断当前各固定框的百叶的开启状态与所述运行模式的匹配状态;
当所述匹配状态为不匹配时,确定应当动作的百叶及其目标状态,根据所述百叶的目标状态确定相应的驱动装置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并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调节连通口的开度的方法为:
检测风档变化以及变化量;
确定风档变化量所对应的开度;
确定所述第一固定框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
控制第二驱动装置按照所述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010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