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缓冲气容以及气囊压力监控仪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9146.0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4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蒋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普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G01L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潘桂生 |
地址: | 51812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缓冲 以及 气囊 监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缓冲气容以及气囊压力监控仪。所述压力缓冲气容包括硬质的气室壳体和弹性膜片;所述气室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弹性膜片盖设于开口处,所述气室壳体和弹性膜片围合形成气容气室;所述气室壳体设有与所述气容气室相连通的通气接头和/或通气孔,所述通气接头和/或通气孔用于连接通气器件。硬质的气室壳体本身能够通过螺丝或者结构限位等方式安装固定于气囊压力监控仪内,安装操作更为简便,还可直接在硬质的气室壳体直接固定通气器件,并通过通气接头和/或通气孔与所述气容气室相连通,无需使用管道和快速接头;同时气容气室在充气膨胀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有助于节省为气容气室膨胀所预留的空间,有利于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力缓冲气容以及气囊压力监控仪。
背景技术
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治疗中面对呼吸衰竭的危急病人通常会利用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且使用人工气道气囊用于填充人体气道与气管之间的空隙,进行气体推送后使该气囊膨胀后将患者的气道口封闭,使得当进行人工输气时气体可以完全送入患者的肺部而不外露,为患者提供正压式呼吸,同时能够预防吸入性肺炎,防止患者产生的分泌物随着器官顺流至肺部或呕吐物呛入肺内等造成窒息危险。
人工气道气囊的压力需要进行控制,其压力不能过高引起患者不适甚至导致患者毛细血管受到损伤,也不能过低,导致漏气、人工气道失效进而引发误吸,增加患者肺炎的感染率。针对该问题,现有使用气囊压力监控仪对人工气道气囊的压力进行监控,其通过与所述人工气道气囊相连通,通过在气囊压力过大时泄气,在气囊压力过小时充气,使得气囊压力长时间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数值。而为了保持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稳定,气囊压力监控仪自身内部通常会设置压力缓冲气容,其一般是由硅胶制作而成,其通过充气变形以达到压力缓冲的效果,以提供储气以及缓冲充气压力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硅胶气囊没有固定形状,膨胀之后呈球形,需要在气囊压力监控仪内预留较多的气囊膨胀空间,不利于气囊压力监控仪的小型化;并且柔软的硅胶气囊通常不做固定地放置在气囊压力监控仪内部,硅胶气囊容易受到气囊压力监控仪内部部件或者筋位的影响(戳破或者压迫,影响精度)。
并且,现有气囊压力监控仪中的压力缓冲气容其一般通过快速接头以及气管与气泵、泄压阀、压力传感器等器件进行连接;同时在将该压力缓冲气容安装至气囊压力监控仪整机中时,需要考虑到各个器件的固定以及其与人工气道气囊之间气路的连接设置,导致安装过程较为繁复,另外,过多使用的快速接头在与器件之间的连接会导致气密可靠性降低,增加了漏气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压力缓冲气容,其具有定向膨胀,便于安装固定的优点。
一种压力缓冲气容,其包括硬质的气室壳体和弹性膜片;所述气室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弹性膜片盖设于开口处,所述气室壳体和弹性膜片围合形成气容气室;
所述气室壳体设有与所述气容气室相连通的通气接头和/或通气孔,所述通气接头和/或通气孔用于连接通气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普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普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9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