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镁液正压转移用熔炼炉炉盖自动密封与开启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98367.6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3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乐启炽;闫家仕;蒋燕超;王彤;贾永辉;赵大志;宝磊;廖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B14/08 | 分类号: | F27B14/08;F27B14/04;F27D1/18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马海芳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压 转移 熔炼炉 自动 密封 开启 装置 方法 | ||
一种镁液正压转移用熔炼炉炉盖自动密封与开启的装置及方法,属于铸造技术领域。该镁液正压转移用熔炼炉炉盖自动密封与开启的装置,包括炉盖、设置在炉盖上的导液法兰、压力计、安全阀和测温装置;炉盖中的保温罩为漏斗状,保温罩和底板配合后形成保温空间;在底板上设置有加强筋;还包括多个抓紧装置沿炉盖周向均匀分布,还包括导液集成装置,其设置有用于炉内压力控制管道、输送保护气体管道、传输镁液高温熔体管道和导液集成装置法兰。该炉盖结构紧凑简单,布置合理,成本低,设置抓紧装置实现机械式炉盖对炉子的密封和开盖,提高了半连续铸造过程中的安全程度;抓紧装置实现炉外机械密封,保护气实现炉内动态保压密封,起到内外双重密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镁液正压转移用熔炼炉炉盖自动密封与开启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镁的化学活性高,一方面其熔体极易与氧、氮、水等发生化学反应,甚至发生燃烧与爆炸,另一方面,对镁熔体中的杂质元素铁、镍、铜的去除与净化水平,直接影响变形镁合金铸锭或铸件的耐蚀性。因此,镁合金在精炼和铸造过程中一般均须采用无缝不锈钢管作为熔体转移的流道,其中以密封加压作为驱动力,实现镁液的正压转移,是目前镁合金半连续铸造最常用的技术方法,其具体方法是在镁合金熔炼炉上加盖密封,然后向密封良好的坩埚中充入干燥空气或氮气实现正压,通过正压驱动镁液压入无缝不锈钢管中,从而实现镁液在隔离大气的条件下实现安全转移,以保证熔体的洁净度水平。
现有工业用镁合金坩埚炉,其通过炉盖实现密封和开启的方式,均需要人工吊装炉盖,并通过人工螺旋加压卡具压紧或拧松炉盖与坩埚法兰之间的密封盘根,从而实现盛有镁液的铁坩埚达到密封条件或解除密封。其操作不仅步骤繁琐、劳动强度大。同时,也常常因为人工操作加压不均,导致密封难以形成或导液过程中密封失效等问题;一旦由于坩埚炉未密封完全导致高温镁液泄露,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极易燃烧,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亟需实现炉盖密封和开启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除此之外,劳务成本的逐步提高和安全要求压力的日益增加,也极大促进了这一进程的加速。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镁合金半连续铸造熔炼炉的炉盖密封与开启需要人为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存在安全性隐患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镁液正压转移用熔炼炉炉盖自动密封与开启的装置及方法。该炉盖结构紧凑简单,布置合理,制作成本低,具有广适性,其通过抓紧装置实现炉盖对炉子的密封和开盖,避免人工开盖,提高了半连续铸造过程中的安全程度;抓紧装置实现炉外机械密封,保护气实现炉内动态保压密封,从而实现内外双重密封作用,实现炉盖密封和开启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有助于进行稳定、安全的铸造生产活动。
本发明的一种镁液正压转移用熔炼炉炉盖自动密封与开启的装置,包括炉盖、设置在炉盖上的导液法兰、压力计、安全阀和测温装置;还包括多个抓紧装置和导液集成装置;
炉盖包括底板和保温罩,保温罩为漏斗状,保温罩和底板配合后形成保温空间;在底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多个抓紧装置沿炉盖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抓紧装置为至少为2个;抓紧装置用于实现炉盖和炉体的机械密封;
导液集成装置包括用于炉内压力控制管道、输送保护气体管道、传输镁液高温熔体管道和导液集成装置法兰;用于炉内压力控制管道、输送保护气体管道、传输镁液高温熔体管道均穿过导液集成装置法兰;导液集成装置法兰和炉盖上的导液法兰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镁液正压转移用熔炼炉炉盖自动密封与开启的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和压力计、安全阀、测温装置、导液集成装置和抓紧装置连接,用于检测各个部件的数据和信号,并根据设置进行开闭功能启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温罩材质为耐高温不锈钢,厚度优选为5-10mm。
炉盖的底板材质为铸铁或耐高温不锈钢,炉盖厚度优选为15-30mm,加强筋材质为碳钢或不锈钢,加强筋高度优选为60-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8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感器漆包线损伤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畜牧用饲料喂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