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油污水异性介质组合除油除悬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8217.5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5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卢浩;毛荣成;杨强;李裕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4;C02F1/38;C02F1/00;C02F1/52;C02F10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油 污水 异性 介质 组合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炼油污水异性介质组合除油除悬系统及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输送装置、溶气装置、自适应旋流气浮分离装置和异性介质除油装置,其中,溶气装置用于对来料污水进行加气;自适应旋流气浮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体和设于分离罐体内的一个或多个并联的旋流芯管,旋流芯管的进水口和分离罐体的进水口相连通;旋流芯管的底部设有造旋器,所述造旋器包括轮毂和若干片导流叶片,导流叶片均匀分布于轮毂外表面;所述异性介质除油装置包括一台或者多台串联的异性纤维颗粒除油器,用于对自适应旋流气浮分离装置排出的水相进一步分离。本发明所述的组合除油除悬系统操作弹性大,对于多种水质的含油污水均能实现高效除油除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和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炼油污水异性介质组合除油除悬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领域中许多操作单元中会产生大量炼油污水,不同操作单元所产生的炼油污水理化性质差异大,炼油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悬浮物等杂质,破乳除油除悬困难,是含油污水处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对含油污水方法主要包括加化学药剂破乳,并配合斜板、气浮、生化、旋流等传统设备进行处理,存在着用药量大、占地大、能耗高等问题,且需要根据所处理的水质改变药剂种类、用量,普适性差。物理法破乳除油除悬有着普适性强、污油回收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利用物理法对炼油污水进行除油除悬,对实现化学药剂近于零消耗,提升炼油污水处理于资源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专利CN201821513224.2公开了一种高速除油装置及快速高效除油气浮滤池,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高速除油区、混凝区、絮凝区、气浮区和过滤区,高速除油区包括上述高速除油装置,过滤区连接有出水管。此方法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油,实现部分的浮油收集回用,而且还可以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分离过滤。但是此方法占地面积大,而且要加入化学药剂,普适性差。
中国专利CN201410210930.X公开了一种对含低浓度污油的废水进行深度除油的方法及装置,含低浓度污油的废水从进口进入装置后首先通过整流器使流体均布,其次通过以一定方式编织的亲油疏水纤维和亲水疏油纤维编织层进行微量油滴的捕获、聚结长大及微量水包油形式乳化液的破乳、分离,最后通过波纹强化沉降分离形式实现油滴的快速聚结长大分离。但是此方法只适用于低浓度的含油污水,对高含油量的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中国专利CN202010973814.9公开了一种异质纤维组合脱油协同微纳悬浮颗粒脱除装置及脱除方法,此发明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实现污水中微纳悬浮颗粒的深度去除,但是此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而且对于高含油量的含油污水不能起到很好地作用。因此仍然急需设计一种操作范围宽且可高效处理炼油污水的除油除悬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炼油污水异性介质组合除油除悬系统及方法,通过物理法进行除油除悬,结合了旋流气浮、离心、介质聚结等方法,占地面积小,操作范围宽,能够更加经济、高效地处理炼油污水,自适应能力强,能实现快速、高效的除油除悬。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炼油污水异性介质组合除油除悬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输送装置、溶气装置、自适应旋流气浮分离装置和异性介质除油装置,其中:所述溶气装置用于对来料污水进行加气;所述自适应旋流气浮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体和设于所述分离罐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并联的旋流芯管,所述旋流芯管的进水口和所述分离罐体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旋流芯管的底部设有造旋器,所述造旋器包括轮毂和若干片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均匀分布于所述轮毂外表面,所述造旋器产生的旋流场使得进入所述旋流芯管的液体由轴向运动变为旋转运动;所述异性介质除油装置包括一台或者多台串联的异性纤维颗粒除油器,用于对所述自适应旋流气浮分离装置排出的水相进一步分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叶片包括下部的折流段和上部的造旋段,所述折流段为竖直叶片,使得来液均匀进入所述造旋段;所述造旋段为螺旋叶片,且设于所述轮毂的中部,所述造旋段使得来液的轴向运动变为旋转运动;所述轮毂的底端伸出至所述导流叶片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82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