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建盏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7136.3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艳;吴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平市建阳区紫玉瓯茶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34;C04B41/86;C03C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354200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建盏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再生建盏技术领域。一种再生建盏,利用古代建盏废渣制造一种再生建盏,一种再生建盏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制造步骤:首先,先将古代建盏废渣洗净、晾干、粉碎后进行筛制,制得古代建盏废渣粉末,并与现有生产用建盏泥料按适当的比例进行配料,加水混合均匀后制成再生建盏坯泥,按工厂现有的建盏生产工艺进行成型、素烧、施釉与烧成,即可制得兔毫、油滴、鹧鸪斑等花色的再生建盏制品。通过利用古代建盏废渣的熟骨料特质与高温耐火特性,可有效地解决现代建盏生产过程中的变形、收缩、成品率低以及固体废弃物再生等技术难题,废物利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建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建盏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建盏”,又称“建窑”或“建黑”,产于建阳,是著名的福建传统名瓷。变幻莫测的“窑变黑釉”与锋芒毕露的“厚拙铁胎”,是其最独特的身份与标识,宋代烧制的“古建盏”曾作为当时风靡朝野“斗茶”活动不可缺少的茶具,融材质与艺术美于一体,成为文人墨客讴歌的艺术珍藏品。
据考证,自古以来建盏的烧成温度均在1300℃左右,在高温条件下,由于建盏瓷胎中含铁量很高,高温时极易造成软化、变形以及流釉粘钵等缺陷,此外受原料配方、窑炉温差、火焰气氛、气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建盏的窑变过程至今仍无法人为控制,这既造就了建盏“窑变无双”的奇幻神态,同时也大大制约了成品率的提升。由于传统建盏均采用龙窑烧制,为满足柴烧的特殊需要,每个建盏都必须先放到一个专用的匣钵中后才叠放入窑,古代建盏使用的匣钵均由耐火粘土烧制而成,其使用寿命不超过4次,因此在当地古窑址方圆几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荒野,大量抛弃的古代建盏废渣堆积如山,对自然生态造成了长期的不良影响。
时至如今,随着现代建盏生产与市场的迅猛发展,在天然优质原料日益枯竭的同时,建盏烧制过程中能耗大、收缩率高、变形量大、成本高、成品率低、浪费严重等关键技术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当前建盏行业的生产与发展,各种匣钵废渣与陶瓷废品的处置问题也引起了政府与社会的高度关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建盏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了建盏烧制过程中能耗大、收缩率高、变形量大和各种匣钵废渣与陶瓷废品的处置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再生建盏,利用古代建盏废渣制造一种再生建盏。
优选的,一种再生建盏及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制造步骤:
S1.首先,先将古代建盏废渣洗净、晾干、粉碎后进行筛制,制得粒度小于0.3mm的古代建盏废渣粉末;
S2.接着,将步骤S1中制得的10%-35%古代建盏废渣粉末与90%-65%的现有生产用建盏泥料按适当的比例进行配料,加水混合均匀后制成一种新型再生建盏坯泥;
S3.然后,以步骤S2中制得的再生建盏坯泥为胎,使用各种不同的外力对具有可塑性的坯料进行加工,迫使坯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可塑变形而制成生坯建盏;
S4.将步骤S3中制得的生胚建盏装入窑炉进行第一次烧制,素烧温度在900℃-950℃,素烧时间为30min-40min;
S5.再将步骤S4中素烧后的生坯建盏从窑炉中取出,自然冷却4-5h,然后对生胚建盏进行施釉处理,建盏内部均匀施釉,建盏外部施釉至距离建盏底端3-4cm处;
S6.将步骤S5中施釉过的建盏在室温下放置4-5h,然后再次放入窑炉中进行第二次烧制,施釉后的建盏烧制温度在1100℃-1200℃,烧制时间为2-3h,即可得到再生建盏制品,从窑炉中取出烧制完成的建盏待室温冷却后,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平市建阳区紫玉瓯茶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南平市建阳区紫玉瓯茶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7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