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96898.1 | 申请日: | 2022-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24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洲;杜昊宸;徐彦卿;何家骥;韩亚;庞立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冠邦开源智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1/0823 | 分类号: | H04L41/0823;H04L41/14;H04L41/147;H04L4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陈斌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分支节点发送第一信息。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及时上报碳消耗功率和/碳消耗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给地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主要由土壤、森林和海洋等天然碳汇吸收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具体的,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封存;二是碳抵消,通过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清洁技术,减少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抵消另一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二氧化碳抵消量的计算单位可以是二氧化碳当量吨数。
因此,如何实现对上述碳排放量和碳抵消量进行统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实现对碳排放量和碳抵消量进行统计。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和/或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所述分支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及时上报碳消耗功率和/碳消耗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对应的碳消耗量时,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所述结束时间与所述起始时间之差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时,所述分支节点获取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所述分支节点根据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转换为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将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功率转换为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分支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时,所述分支节点获取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所述分支节点根据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将所述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转换为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将分支节点的能源消耗量转换为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电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化石燃料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在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为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纳米转换能和核能中的至少一种时,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或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为负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分支节点的供能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分支节点检测到预设事件,所述预设事件为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功率大于第一阈值,所述分支节点的碳消耗量大于第二阈值,所述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大于第三阈值,和所述分支节点的碳储量小于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
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实现及时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之前,所述分支节点从所述中心节点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分支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支节点向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分支节点根据预设周期向所述中心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所述预设周期的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间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冠邦开源智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冠邦开源智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68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