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脱空自动扫描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4334.4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明;徐辉;王俊;刘宇锋;刘杰;周梦樊;张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01 | 分类号: | E01C23/01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场 装配式 面板 脱空 自动 扫描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脱空自动扫描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主体机械结构框架、自动行走装置、雷达安装支架、轨道、雷达天线;所述的主体机械结构框架设置为矩形体结构;所述的轨道对称设置在主体机械结构框架之上;所述的自动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之上;所述的雷达安装支架固定设置在自动行走装置之上;在雷达安装支架上固定设置雷达天线。本发明可一次性完成单块机场装配式道面板的脱空检测,增大了检测面积,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稳定性,避免了测量过程中对雷达天线造成的损伤。该装置不仅可用于单块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质量检测,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机场场道、高速公路等的质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场道面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脱空自动扫描装置及使用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交通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各类新型的高标准的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工程场地勘察、工程质量检测、隧道超前预报等地质工作对地下空间三维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探地雷达作为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电磁波技术,由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率宽频带短脉冲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利用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的变化来分析地质情况。由于具有实用、快捷、对工程现场无破坏性和对外界干扰影响小等特点,在解决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尤其是在机场的脱空检测方面的地质勘测问题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传统的地质雷达在进行检测任务时,雷达天线的移动所采用的都是人力、车载等方式,但这些方式面对装配式道面板时,不能高效的对每一块道面板进行检测,就造成了效率低,速度慢,因此无法避免人力资源与时间的浪费。另外,由于地质雷达天线的底部是平面,且需要直接与地面接触,在进行雷达检测作业时无法避免对雷达天线本身造成损伤。同时,无法避免一些地面上的障碍和部分地形的起伏变化,如碎石、潮湿路面等,容易导致测量面的位移和重复测量,这些影响在处理软件中都是难以消除的,从而造成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降低。
且在民航运输业中由道面损伤而引发的航空安全事故时常发生。这是由于机场道面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工期紧,地基处理复杂以及高填方等因素,使得道面结构层下的土基没有沉降彻底,再加上机场后期投运使用中,飞机荷载的重复作用,或由于温度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板产生翘曲,造成混凝土结构层与土基不再连续接触,即道面脱空。目前机场道面脱空检测常使用的方法有四种:经验调查法、弯沉检测法、探地雷达法、频谱分析法。对装配式道面板的脱空检测,使用探地雷达法是一个好的选择。
探地雷达对道面板脱空现象的检测,主要是根据设备向地下发射的雷达波在不同介质的表面发生反射,由于反射表面的介质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射时间和反射角度。因此雷达天线接收的反射信号就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如果道面板底存在脱空,由于脱空处反射介质变为空气,反射介质的改变导致了反射时间的差异,根据这个差异就可以分析出脱空的范围及大小。但是面对装配式道面板,现有的探地雷达检测,不能保证高效连续的测量。
在国内外现有技术中,车载雷达、自主巡检车等这些机场脱空检测方法,存在速度不均匀,检测路线不准、范围较小等问题,这些装置所需要的成本较高,结构复杂,并且检测速度慢。因此,如何用探地雷达对装配式道面板进行快速、高效、准确的测量是需要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针对目前设备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达不到理论的精度要求,并且测量面积小,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低而提供一种一种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脱空自动扫描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脱空自动扫描装置,本发明该装置包括主体机械结构框架1、自动行走装置2、雷达安装支架3、轨道4、雷达天线8;
所述的主体机械结构框架1设置为矩形体结构;
所述的轨道4对称设置在主体机械结构框架1之上;
所述的自动行走装置2设置在所述轨道4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4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