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90663.1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深江俊秀;西田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 | 分类号: | H01M10/052;H01M10/0525;H01M50/46;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韩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电池单元的膨胀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1)具备电极体,该电极体包括正极板(210)、负极板(220)以及配置在正极板(210)和负极板(220)之间的隔膜(230)。在正极板(210)与隔膜(230)之间设置第一粘接层(241),在负极板(220)与隔膜(230)之间设置第二粘接层(242)。第一粘接层(241)的单位面积重量比第二粘接层(242)的单位面积重量小,第一粘接层(241)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第二粘接层(242)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合计为0.03g/m2以上且0.15g/m2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电池:该电池具备电极体,该电极体包括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配置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膜,在电极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与隔膜之间设置粘接层。
若在电极体中,电极板(特别是正极板)与隔膜的粘接力过强,则在电池单元的干燥工序中可能不会充分地空出电极板之间的间隙,无法适当地确保从电池单元排出水分的路径。在该情况下,残留水分与电极活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气体,电池单元容易膨胀。因此,需要确保干燥工序时的适度的排出水分的路径。以往的电池从上述观点出发未必具备足够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电池单元的膨胀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电池具备电极体,该电极体包括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配置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膜。在正极板与隔膜之间设置第一粘接层,在负极板与隔膜之间设置第二粘接层。第一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日文:目付量)比第二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小,第一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第二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合计为0.03g/m2以上且0.15g/m2以下。
本发明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形成电极体的工序,该电极体包括正极板、负极板以及配置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并具有与正极板相向的第一面和与负极板相向的第二面的隔膜。形成电极体的工序包括:在隔膜的第一面形成第一粘接层,在隔膜的第二面形成第二粘接层;经由第一粘接层将隔膜与正极板粘接;以及经由第二粘接层将隔膜与负极板粘接。第一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比第二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小,第一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和第二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合计为0.03g/m2以上且0.15g/m2以下。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粘接层的“单位面积重量”是指粘接面的每单位面积的该粘接层所含的粘接颗粒的质量。“单位面积重量”的理论值通过(每单位面积的粘接层的面积)×(粘接层的厚度)×(粘接层的密度)求出,但也能够通过测定每单位面积所含的粘接颗粒的个数来唯一地求出。
根据结合附图理解的关于本发明的以下详细说明,可明确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方形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1个实施方式的电极体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电极体中的隔膜和粘接层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变形例的电极体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电极体中的隔膜和粘接层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隔膜上的粘接层的配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隔膜上的粘接层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隔膜上的粘接层的配置的又一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隔膜上的粘接层的配置的又一其他例子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未经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90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