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监控功能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以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4789.8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9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詹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51;B60L53/60;H02J7/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张开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监控 功能 光储充 一体化 系统 以及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监控功能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以及设备,包括太阳能组件、储存装置、充电桩以及支撑面,所述太阳能组件、储存装置、充电桩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支撑面内部具有开槽,所述开槽内部具有升降结构,所述充电桩设置于升降结构中,充电桩的端部具有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监控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首先拥有外部监控结构与内部监控系统,能够及时的判断损坏位置,同时本设备为暗藏式的方式,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实现自我保护,同时本设备采用了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方式,设备在对车辆进行充电的时候,采用了百分之30的外部电能与百分之70的自主供电的方式,从而减少能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自动监控功能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从保护环境的与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角度出发,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数量与使用数量不断增加,而新能源汽车在日后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后,就离不开快速充电与便于充电的问题;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还存在至少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充电设备处于外界,经常与外界环境的因素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充电设备处于外裸的状态,由于一些驾驶者的危险驾驶,导致电站损坏;充电设备处于无人监控状态,无法及时的发现充电设备出现损坏的部位;目前的充电设备供电主要是通过外部连接电源进行供电,而该设备处于外界,因此对于外界的能量转换为电源,也是目前的问题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自动监控功能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以及设备。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自动监控功能的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以及设备,包括太阳能组件、储存装置、充电桩以及支撑面,所述太阳能组件、储存装置、充电桩之间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内部具有开槽,所述开槽内部具有升降结构,所述充电桩设置于升降结构中,充电桩的端部具有遮挡结构,所述遮挡结构的下方设置有监控结构;
所述开槽内部具有流水槽;
所述升降结构包含:底部电机、若干伸缩柱、外螺纹升降柱、一对滑槽、活动盘、内螺纹腔体;
所述底部电机设置于开槽的底部,内螺纹腔体嵌装于开槽中,所述内螺纹腔体的侧壁上具有一对滑槽,所述外螺纹升降柱通过螺纹安装于内螺纹腔体中,所述活动盘设置于外螺纹升降柱上,所述若干伸缩柱的内部均为空腔结构,伸缩柱的每一节上均具有条形槽与伸缩柱的外壁上具有限位体,若干伸缩柱之间通过限位体与条形槽进行装配,若干伸缩柱的端部节与外螺纹升降柱之间进行连接,且底部节与底部电机的驱动端进行连接;
所述充电桩的左右两侧具有移动件,该移动件装入到一对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储存装置至少包含:储藏槽、锂电池以及对开门结构;
所述储藏槽设置于支撑面上,锂电池的底部通过剪刀式伸缩架设置于储藏槽的底部,所述储藏槽的底部设置有橡胶折叠柱,该橡胶折叠柱的外部连接有气泵,所述对开门结构设置于储藏槽的端面开口中。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组件至少包含:折叠组件、若干太阳光板。
优选的,所述遮挡组件包含:“T”形盖板、若干锁柱、柱滑轮、接触滑轮、推进电机、旋转电机以及推进杆;
所述“T”形盖板位于监控盖板上,所述监控盖板的底部通过若干连接柱固定在充电桩的端部,所述监控结构位于监控盖板的底部,所述“T”形盖板的底部具有至少4个滑套,锁住装入到滑套内,所述旋转电机位于“T”形盖板的中间部位,所述推进电机与旋转电机的旋转端连接,所述推进杆与推进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开槽的端面壁面上具有锁紧环,该锁紧环上具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的一侧设置有解锁电机。
优选的,所述监控结构包含:圆环滑轨、圆环齿条、啮合齿轮、驱动架、驱动机、摄像头、照明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47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