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顶管井深基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3401.2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2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齐;朱成武;王婧馨;杨进;赵德岁;毕必成;杜澎;熊海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8 | 分类号: | E02D17/08;E02D19/18;E02D5/10;E02D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创致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6127 | 代理人: | 刘素霞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井 基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顶管井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通过图纸放样进行顶管井的围护结构施工;步骤S2,在围护结构外部施作止水帷幕;步骤S3,在围护结构的上沿浇筑冠梁;步骤S4,进行顶管井工作面的土方开挖,在开挖至一定深度后浇筑环梁;步骤S5,重复步骤S4,多次进行的土方开挖并浇筑环梁,直至开挖至设计标高;步骤S6,对顶管井进行内衬施工及封底。设置围护结构和止水帷幕,使顶管井具有较好的抗渗性和刚性,构造简单,能够避免地下水渗透带来的工作井形变问题,提高了顶管井的质量,同时最大可能的降低对对周边环境的扰动,保证了顶管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顶管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顶管井深基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顶管井一般包括工作井和接收井,通常用于市政工程中的隧道或管道的施工,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工作井具有直径大、深度深的特点,现有技术中工作井施作业为一次性挖掘至预定深度,在井坑内搭建起从坑底至坑上侧的脚手架及浇筑模板,再进行浇筑作业,但这种施工难度较大、耗费大量人工和设备,并且浇筑效率低下,除此之外,该方法生产的顶管井强度较差,面临雨后沉降造成的管壁形变等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顶管井深基坑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顶管井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1,通过图纸放样进行顶管井的围护结构施工;
步骤S2,在围护结构外部施作止水帷幕;
步骤S3,在围护结构的上沿浇筑冠梁;
步骤S4,进行顶管井工作面的土方开挖,在开挖至一定深度后浇筑环梁;
步骤S5,重复步骤S4,多次进行的土方开挖并浇筑环梁,直至开挖至设计标高;
步骤S6,对顶管井进行内衬施工及封底。
优选地,步骤S1中,围护结构为咬合桩依次咬合所形成的环形幕墙,咬合桩的长度与顶管井设计标高相适配。
优选地,首先通过跳桩法施作第一序列咬合桩,在第一序列咬合桩未凝固前进行第二序列咬合桩的施作,第二序列咬合桩与第一序列咬合桩呈咬合状态嵌入并融合,形成连续排桩结构。
优选地,进行咬合桩施作前,对工作面的软弱地层进行碎石换填压实后浇筑导墙。
优选地,步骤S2中,止水帷幕为多层,每层所述止水帷幕均由多个旋喷桩依次咬合组成,且任意相邻的两层止水帷幕之间的旋喷桩交错咬合。
优选地,在进行所述冠梁浇筑之前进行上层基坑开挖,上层基坑在顶管井外围进行1:1.5放坡,并在基坑边坡进行锚管支护,并挂网喷浆。
优选地,步骤S3中,冠梁施工前在围护结构上沿标高处进行环向切割,以形成环形槽,并在环形槽内绑扎冠梁的钢筋骨架并设置模板,通过浇筑形成冠梁。
优选地,在顶管井工作面开挖至对应的环梁设计标高处后,对围护结构的内壁进行凿除以露出围护结构的钢筋,将环梁的钢筋骨架与围护结构的钢筋进行焊接,并设置模板进行环梁浇筑。
优选地,多个环梁在顶管井的纵向间隔分布,且相邻环梁之间的间距自下向上逐渐减小。
优选地,在顶管井的内壁设置所述内衬,所述内衬为混凝土浇筑成型,所述内衬模板11由竹胶板构成,并将所述竹胶板通过拉杆锚固在围护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34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