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2517.4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7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培东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24;G01N1/22;B01D46/10;B01D46/68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精准 全面 监测 排放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远离驱动电机(2)的一端穿过底座(1)并向外延伸,所述转动杆(3)内设置有监测组件,所述转动杆(3)外壁滑动连接有移动管(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管(4)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移动管(4)上设置有固定板(401),所述移动管(4)外壁还转动连接有套管(5),所述套管(5)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5),所述套管(5)外壁开设有轨道槽(501),所述轨道槽(501)内活动连接有活动件(6),所述活动件(6)与固定板(401)转动相连,且所述活动件(6)与监测组件相连,所述活动件(6)远离套管(5)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斗(7),所述进气斗(7)上设置有滤网(701),所述活动件(6)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滤网(701)的清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6)包括滑动连接在轨道槽(501)内的滚珠(601),所述滚珠(601)上活动设置有第一连杆(602),所述第一连杆(602)远离滚珠(6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3),所述连接板(603)上固定连接有L形管(604),所述L形管(604)与监测组件相连,所述L形管(604)远离连接板(603)的一端与进气斗(7)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开设在转动杆(3)内的监测腔(301),所述监测腔(30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302)和出气管(303),所述进气管(302)与L形管(604)相互连通,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固设在监测腔(301)内的风机(304)和用于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传感器(3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02)远离L形管(604)的一端设置为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置于转动杆(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设在底座(1)内的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从动锥齿轮(801),所述从动锥齿轮(801)上固设有固定杆(802),所述固定杆(802)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板(803),所述第一连板(803)远离固定杆(802)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板(804),所述第二连板(804)远离第一连板(803)的一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L形板(805),所述L形板(805)与移动管(4)活动连接,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设在转动杆(3)上的主动锥齿轮(806),所述主动锥齿轮(806)与从动锥齿轮(801)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管(4)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402),所述环形槽(402)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403),所述滑块(403)与L形板(805)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3)两侧外壁均设置有导向条(9),所述移动管(4)内壁开设有与导向条(9)相配合的导向槽(90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精准全面监测的碳排放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L形管(604)上的转动管(10),所述转动管(10)上固设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转动管(10)上还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远离转动管(10)的一端连接有清洁板(13),所述清洁板(13)与滤网(701)活动相抵,所述清理组件还包括固设在固定板(401)上的固定管(14),所述固定管(14)远离固定板(40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41),所述第二锥齿轮(141)与第一锥齿轮(11)相互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培东,未经张培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25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裸芯片的堆叠方法
- 下一篇:液氨双工况制冷系统和液态二氧化碳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