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汽车天窗漏水的系统及其方法、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0673.7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7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焦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62 | 分类号: | B60S1/62;B60J7/00;G01V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汽车 天窗 漏水 系统 及其 方法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汽车天窗漏水的系统及其方法、车辆,所述系统中电源供电模块供电连接单片机模块、空气泵模块;空气泵模块包括空气泵和气压传感器,空气泵的出气口接入天窗排水通道,单片机模块信号连接空气泵模块,通过空气泵送出的压力气体清洁天窗排水通道,从而保持天窗排水通道畅通;气压传感器实时检测空气泵送出气体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实时发送给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根据压力值判断天窗排水通道是否堵塞。本发明通过将一个空气泵与天窗排水通道串接,这样当天窗排水通道出现堵塞时,利用空气泵的高压力气流将进入到通道里的树叶、灰尘等堵塞物排出,从而保证天窗排水通道的顺畅,从根源上避免因天窗排水通道堵塞而造成座舱漏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汽车天窗漏水的系统及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配置越来越丰富,汽车天窗也越来越成为普通车辆的标配,但是,天窗的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雨水天气下由于天窗排水通道的拥堵造成漏水问题,严重的话部分雨水沿着A柱和C柱流到地毯下形成积水,造成车内积水、电器元器件短路、车内发霉等恶劣情况,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中如CN201920808327.X中,就提供了一种天窗漏水报警器,包括安装盒、控制芯片、蜂鸣器、湿度检测器,湿度传感器与控制芯片电连接,蜂鸣器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片电连接有电源线,电源线末端电连接有车载用插头,可以让车主及时发现漏水问题并处理,防止积水或者水汽过大而损害汽车电器元件,可以避免车内水汽过大而造成车内发霉,可以用手机等移动控制终端实现实时检测。
上述专利具备天窗漏水后的积水检测,此方法只能对车辆造成积水后进行报警,当报警信号发出后车辆已经处于受损或者影响车主对车辆的正常使用,并没有从源头对天窗漏水这个问题做出积极改善措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汽车天窗漏水的系统及其方法、车辆,避免天窗漏水并造成车内积水后才发现车辆已经处于受损的问题,取得提前预知天窗排水通道堵塞并及时进行疏通处理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汽车天窗漏水的系统,包括电源供电模块,电源供电模块供电连接单片机模块、CAN总线收发器模块、湿度采集模块、空气泵模块和天窗状态检测模块;所述空气泵模块包括空气泵和用于检测空气泵送出气体压力的气压传感器,空气泵的出气口接入天窗排水通道,单片机模块信号连接空气泵模块,用于控制空气泵定期运行,通过空气泵送出的压力气体清洁天窗排水通道,从而保持天窗排水通道畅通;气压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空气泵送出气体的压力值并将压力值实时发送给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模块根据压力值判断天窗排水通道是否堵塞。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供电模块为电源供电电路,所述单片机模块包括单片机,所述CAN总线收发器模块包括CAN收发器;所述CAN收发器与单片机的CAN通讯接口的发送和接收管脚连接,用于将单片机判定天窗排水通道堵塞的信号通过CAN通讯接口发送至座舱信息处理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与湿度采集模块、空气泵模块、天窗状态检测模块之间均通过串口UART接口实现通信连接;所述天窗状态检测模块包括限位开关,用于判断天窗是处于开启还是关闭状态;所述湿度采集模块包括设于座舱内的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座舱内的湿度数据并根据所测湿度数据来判断座舱内是否发生漏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止汽车天窗漏水的方法,采用上述一种防止汽车天窗漏水的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天窗状态检测模块判断天窗的开闭状态,当检测到天窗处于关闭状态时,执行S2;
S2:天窗状态检测模块向单片机发送信号表示天窗处于关闭状态,在天窗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单片机定期向空气泵模块发送开启指令;
S3:空气泵模块接收到开启指令后,空气泵开始运行,清洁天窗排水通道,并在按单片机输入的开启时间运行后停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06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