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0375.8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王洪水;高世勇;杨志强;原发鑫;李玉辉;张可阳;杨波;李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市恩赢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9J175/06;C08G18/48;C08G18/42;C08G18/5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蔡少华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聚氨酯 热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醚多元醇10~100份,聚酯多元醇10~100份,含醇羟基或酚羟基的苯并噁嗪树脂5~45份,多异氰酸酯10~50份,催化剂5~10份。本发明新型热熔胶采用苯并噁嗪树脂封端,解决了反应型热熔胶长期以来高温易固化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采用异氰酸酯封端的热熔胶因存储密封不严与空气中水反应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粘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是一种以聚氨酯预聚体为基体的反应型热熔胶,完全固化后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性,可以有效粘结金属/塑料/玻璃等基材。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一般是以异氰酸酯基(-NCO)封端,异氰酸酯基表现出高度的活性与极性,易与氨基、羟基、水或在加热情况下极易发生反应,因此与含有活泼氢的基材,如泡沫、塑料、木材、皮革、织物、纸张、陶瓷等多孔材料,以及金属、玻璃、橡胶、塑料等表面光洁的材料都有优良的化学粘接力。但同样由于异氰酸酯基(-NCO)的高活泼型,导致聚氨酯热熔胶存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固化、交联,若反应后储存不当,如密封不严,会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反应;储存温度过高,异氰酸酯基与酰胺基反应,从而导致产品固化,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苯并噁嗪树脂封端,解决了反应型热熔胶长期以来高温易固化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采用异氰酸酯封端的热熔胶因存储密封不严与空气中水反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聚醚多元醇10~100份,聚酯多元醇10~100份,含醇羟基或酚羟基的苯并噁嗪树脂5~45份,多异氰酸酯10~50份,催化剂5~10份。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均为分子量在600-20000之间的固态型二元醇和/或液态型二元醇。其中固态型二元醇优选结晶型和无定型聚酯二元醇,更优选结晶型聚二元醇。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催化剂选自双二甲氨基乙基醚、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二甲基环己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和三嗪类三聚催化剂的一种。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多异氰酸酯选自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赖氨酸二异氰酸酯(LDI)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反应器中加入10-100重量份的聚醚多元醇、10-100重量份的聚酯多元醇、及5-45重量份的含醇羟基或酚羟基的苯并噁嗪树脂,升温至50-100℃,开启搅拌,开启真空泵,脱水得到均质且水分含量低于0.05wt%的混合物;
2)向反应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加入10-50重量份的多异氰酸酯,加入5-10重量份的催化剂,40-100℃反应1-5h,得到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组合物;
3)将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组合物置于容器中,容器内用干燥的惰性气体保护。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新型热熔胶采用苯并噁嗪树脂封端,解决了反应型热熔胶长期以来高温易固化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采用异氰酸酯封端的热熔胶因存储密封不严与空气中水反应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两步法生产苯并噁嗪树脂封端的热熔胶,制备工艺简单,容易操作,极易实现工业化,适宜规模化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含醇羟基的苯并噁嗪树脂的红外图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市恩赢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濮阳市恩赢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03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