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化阻燃发泡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7339.6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余跃;胡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纳奇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83/07;C08K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黄青青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阻燃 发泡 硅胶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化阻燃发泡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乙烯基硅树脂的制备,基料的制备,A组分的制备,B组分阻燃有机硅泡沫材料的制备,在生产使用时将A组分和B组分阻燃有机硅泡沫材料按照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根据生产效率调节涂布或模腔注射开放时间和成形温度即可得到成品发泡阻燃陶瓷化硅橡胶制品。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陶瓷化阻燃发泡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使得发泡硅胶材料被动燃烧后形成多孔的陶瓷,该多孔陶瓷同样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同时能够避免火灾的进一步扩散,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胶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陶瓷化阻燃发泡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胶材料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长久的耐高低温性能以及无卤阻燃的特性使得其应用在发泡材料上具备了轻量化保温隔热的同时也拥有其他发泡材料不具备的无卤阻燃的优异性能。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由于高能量密度电池具有温度敏感和温度易失控产生燃烧爆炸的特点,有机硅发泡材料在拥有轻量化保温隔热的同时对于安全性能和化学稳定型提出了严酷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有机硅发泡材料由于其无卤阻燃和化学稳定性脱颖而出。有机硅发泡工艺及技术现主要分为两种技术路线:第一,为固体硅橡胶模压式发泡成型,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受模压工艺限制产量较低;第二,液态硅胶双组份涂敷式生产工艺,原材料成本较高,工艺要求较高但是具有单位生产效率高且压缩型变量较小等优点。现有的发泡有机硅又称泡棉,加入氢氧化铝后能够实现无卤阻燃的特性,被动燃烧时不产生毒烟,被动燃烧后仅残留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粉末,其有效的保护了新能源电池的温度以及灾害的进一步扩大。发泡有机硅材料其被动燃烧时无毒烟产生,但是燃烧后仅剩下二氧化硅氧化铝等粉末,对于火灾环境中不能有效的保证二次燃烧的扩大和失控。鉴于以上原因,设计一种陶瓷化阻燃发泡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化阻燃发泡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使得发泡硅胶材料被动燃烧后形成多孔的陶瓷,该多孔陶瓷同样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同时能够避免火灾的进一步扩散,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瓷化阻燃发泡硅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乙烯基硅树脂的制备;
(2)基料的制备:将羟基硅油及乙烯基硅油投入到密炼机内常温预混备用,然后依次加入氧化铝、气相白炭黑、硅氮烷、羟基硅油,在高速密炼机中捏合搅拌分散升温至95度滴加纯净水,升温至150度真空30分钟,降温作为基料待用;
(3)A组分的制备:向高速分散机内依次加入乙烯基硅树脂、基料、氢氧化铝、羟基硅油、氢氧化镁、乙烯基硅油控制搅拌釜温度,超声搅拌混合处理,待粉体分散均匀后加入卡斯特白金催化剂得到A组分;
(4)B组分阻燃有机硅泡沫材料的制备:向高速分散机内依次加入乙烯基硅树脂、乙烯基硅油、上述基料和颜料,控制反应釜温度小于55℃,且保持真空条件,搅拌混合处理,向反应釜内继续加入炔醇抑制剂和端侧含氢硅油,控制反应釜温度在小于40℃,保持真空条件搅拌混合处理,得到B组分阻燃有机硅泡沫材料;
(5)A组分B组分混合使用:在生产使用时将A组分和B组分阻燃有机硅泡沫材料按照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根据生产效率调节涂布或模腔注射开放时间和成形温度即可得到成品发泡阻燃陶瓷化硅橡胶制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乙烯基硅树脂的制备具备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正硅酸甲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水玻璃、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氢氧化铝按照比例40:30:5:15:10混合并高速搅拌分散,加入氢氧化钾3ppm,逐级升温至60度恒温2小时,密闭升温至90度并搅拌滴入纯净水5份得到预聚合物;
S2、将上述预聚合物在90度下维持30分钟后加入乙烯基双封头5份,密闭升温至130度,滴加纯净水45份搅拌反应3小时后,加入磷酸溶液,并滴入氯化磷腈100PPM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纳奇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新纳奇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73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