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6111.5 | 申请日: | 2022-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0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熠;朱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光 |
主分类号: | A63C17/14 | 分类号: | A63C1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双轮 刹车 交叉 作用 新型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所述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主要包括刹车驱动单元、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下伸缩垫、交叉轴丝杆变速箱,所述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布置于前轮和后轮之间的机构载体内,前轮、后轮的轮轴均固定于机构载体,所述交叉轴丝杆变速箱一端输入、三端输出,上端为输入端,与刹车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轴相联接,前后两端为输出端,分别与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相联接,下端亦为输出端,与下伸缩垫相联接;所述刹车驱动单元为低速大扭矩电机或电机串接减速机的结构;可用于具有前后轮结构的轮滑鞋的刹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鞋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轮滑鞋既可以用于运动休闲,也可以用作单人代步工具,是一种轻便、省力的滑行工具,但是,当遇到楼梯、自动扶梯或坑洼不平的路段时,就变得寸步难行且不安全。
发明内容
为突破轮滑鞋的局限性,提升其安全性,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和试验,发明了一种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可用于轮滑鞋,也可以用于同样具有前、后轮结构的相类似的应用场合。
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所述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主要包括刹车驱动单元、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下伸缩垫、交叉轴丝杆变速箱;所述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布置于所述双轮的前轮和后轮之间的机构载体内,前轮、后轮的轮轴均固定于机构载体,所述交叉轴丝杆变速箱一端输入、三端输出,即上端输入,与刹车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轴相联接,前后两端及下端输出,前后两端的输出轴是互为反丝的丝杆轴,分别与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的内丝相匹配,相应的前刹车推块与后刹车推块亦互为反丝,机构载体开设有与前刹车推块、后刹车推块轮廓截面尺寸相匹配的滑槽,交叉轴丝杆变速箱下端的输出轴亦为丝杆轴,与下伸缩垫的内丝相匹配,机构载体亦开设有与下伸缩垫轮廓截面尺寸相匹配的滑槽。前轮、后轮为内含轮毂电机的驱动轮或无动力惰轮。所述用于双轮刹车的交叉轴双作用新型刹车机构应用于两轮及两轮以上的轮滑鞋时,所述机构载体即为轮滑鞋的鞋底本体。
刹车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轴正传,带动交叉轴丝杆变速箱输入轴正传;交叉轴丝杆变速箱前端输出轴为正丝的丝杆螺纹,驱动内螺纹亦为正丝的前刹车推块向前顶出并与前轮接触,交叉轴丝杆变速箱后端输出轴为反丝的丝杆螺纹,驱动内螺纹亦为反丝的后刹车推块向后顶出并与后轮接触,前轮、后轮同时产生刹车作用;同时,交叉轴丝杆变速箱下端的输出轴亦为正丝的丝杆螺纹,驱动内螺纹亦为正丝的下伸缩垫向下顶出并与地面接触,进一步防止轮滑鞋打滑,起到双重刹车的作用。
刹车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轴反传,带动交叉轴丝杆变速箱输入轴反传;驱动前刹车推块向后收回并与前轮脱离接触,驱动后刹车推块向前收回并与后轮脱离接触;同时,驱动下伸缩垫向上收回并与地面脱离接触,前轮、后轮恢复自由转动。
所述刹车驱动单元通常为低速大扭矩电机或电机串接减速机的结构。
所述交叉轴丝杆变速箱内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为蜗轮蜗杆传动或齿轮传动,也可以为同轴结构,如上端的输入轴和下端的输出轴即可以为同一根轴。
所述前刹车推块前沿与前轮相接触的部位、后刹车推块后沿与后轮相接触的部位,两个部位之中,至少有一个部位可设有可调式刹车块,可调式刹车块通过连接螺栓与刹车推块相固定,同时,可调式刹车块与刹车推块之间还设有顶丝,用以调节可调式刹车块与前轮或后轮之间的初始间隙。
所述鞋底本体的后端可设有刹车凸块,该刹车凸块距离地面高度调节设定在1.5至15毫米之间,当穿着者滑行过程中,出现后仰且即将摔倒时,所述刹车凸块首先着地,与地面产生刹车作用力,借助该刹车作用力,穿着者身体前倾,与后仰趋势相抵消,于是可自动恢复平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光,未经朱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6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