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镇静钢用稀土包芯线及制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71214.2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山虎;王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市艾瑞达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治区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镇静钢 稀土 包芯线 制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镇静钢用稀土包芯线及制取方法,包括金属质保护壳套件和稀土芯。本发明的材料成分及分布达到了使合金化、脱氧或铸造孕育剂使用时溶解吸收更快、收率更高的和目的,本发明的构造减少或避免了渣液对稀土金属氧化,达到了提高用稀土金属对钢(铁)水进行合金化或脱氧时,节约稀土金属用量降低成本的效果,本发明具有分割方便和计量精确的优点,本发明克服了稀土金属在储存和运输过程需浸泡在油中或采用专门金属桶等密封的繁琐及使用不方便的缺点。本发明提供的实现本发明的制取方法具有简单、实用、便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本发明对降低使用成本、节约稀土资源极具积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领域,尤其是一种硅镇静钢用稀土包芯线及制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稀土元素进行合金化、改变夹杂物形貌、改善钢材性能时,通常采用金属态的稀土合金或稀土金属,一方面制取稀土金属存在冶炼设备复杂、冶炼成本高、污染环境等不足,另外,因稀土金属或稀土合金的比重小、漂浮在钢包内钢水与钢水液面之上的液态钢渣之间、液态钢渣直接氧化稀土金属严重,存在稀土金属的收得率低、稀土金属或合金稀土浪费的缺点;现有的包芯线所用稀土金属粉末或稀土金属线,虽改善了钢水用稀土合金化的效果,仍需要耗时、耗工、繁杂的冶炼环节获得金属态的稀土金属或合金块后,再对活泼的稀土元素(如镧铈)进行刨(切)削、钝化加工方式制备稀土金属粉末,存在工序繁杂、冶炼加工成本高以及稀土粉末加工过程中金属粉爆炸等安全隐患,因此,若发明一种利用钢水的过剩(或富裕)温度进而无需专门的还原熔炼环节的、可直接使用稀土氧化物对钢水进行稀土合金化的、稀土收得率高的、合金化效果好的、专门用于硅镇静钢的稀土包芯线及制取方法,对降低钢水进行稀土合金化的成本、提高稀土的利用效率、改善钢水质量、节约稀土资源极具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主要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点,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钢水的过剩(或富裕)温度进而无需专门的还原熔炼环节的、可直接使用稀土氧化物对钢水进行稀土合金化的、可吸收夹杂物的、可提高稀土的利用效率的硅镇静钢用稀土包芯线及制取方法。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制取硅镇静钢用稀土包芯线方法,该硅镇静钢用包芯线为由稀土氧化物粉、还原剂、氧化钙粉、三氧化二硼粉混合均质、密实制成的直接合金化稀土芯料被金属保护管壳包覆而成,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稀土氧化物粉、氧化钙粉、三氧化二硼粉、还原剂混合均质制成混匀料;稀土氧化物粉的粒度不大于0.15mm,氧化钙粉的粒度不大于0.5mm,三氧化二硼的粒度不大于0.075mm,还原剂为粒度不大于0.15mm的金属硅粉;
步骤二:将混匀料密实成粒度不大于5.0mm的合金化颗粒;
步骤三:将合金化颗粒用金属保护壳皮包覆成稀土芯坯条;被金属保护壳皮包覆的合金化颗粒成为直接合金化稀土芯料,直接合金化稀土芯料中稀土氧化物的质量含量在50.0%~52.0%的范围内,氧化钙的质量含量在30%~34%的范围内,三氧化二硼的质量含量不大于3%,余量为金属硅,合金化颗粒中CaO的摩尔质量与稀土氧化物ReO2的及与金属硅的摩尔质量比均为0.5±1%、且Si与稀土氧化物ReO2的摩尔质量比不小于1.0;
步骤四:分别经径向轧实、轴向拉直将稀土芯坯条密实成外径不大于16mm的条状的硅镇静钢用稀土包芯线。
所述的金属保护管壳为低碳钢质保护管壳,低碳钢质保护管壳的管壳壁厚度不大于1.0mm,低碳钢质保护管壳的外径不大于16mm。
所述的还原剂为金属硅粉、金属硅铁粉、碳化硅粉中任意两种及以上,金属硅粉的粒度不大于0.15mm,金属硅铁粉的粒度不大于0.075mm,碳化硅粉的粒度不大于0.07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市艾瑞达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市艾瑞达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1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