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紫花苜蓿饲料固态发酵工艺及其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8092.1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7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赵美娟;于基成;戴祥英;徐俊科;刘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0/12 | 分类号: | A23K10/12;A23K10/30;A23K10/37;A23K10/22;A23K10/26;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祝诗洋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花苜蓿 饲料 固态 发酵 工艺 及其 微生物 发酵饲料 | ||
紫花苜蓿饲料固态发酵工艺及其微生物发酵饲料,本发明涉及海参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生物海参配合饲料。本发明提供的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混合菌固态发酵紫花苜蓿饲料使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褐藻胶含量最佳,紫花苜蓿混合发酵饲料中Val,Ile和Leu3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显著。优化后的发酵饲料中还原糖、纤维素酶活、蛋白酶活、氨基酸等变化和对海参营养需求的符合度,为海参养殖中海藻可替代资源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参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生物海参配合饲料。
背景技术
随着海参养殖业迅猛发展,海参饵料单一和匮乏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微生物发酵饲料(Microbial fermented feed)是一种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饲料。在可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代谢降解基质中复杂的的大分子物质,生成有机酸、可溶性肽等简单化合物。发酵技术通常有2种:固态发酵(SSF)和深层液体发酵(SMF)。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缺乏自由流动液体或少量自由水的情况下,生长于固体基质上生物反应过程。例如,谷物、大米、米糠和麦麸等固体原料的发酵。与SMF相比,SSF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能耗低、利于微生物生长的自然环境等优点。因此,固体发酵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饲料生产中。由于固态发酵含水量较低,因此只有有限数量的微生物进行,通常发酵微生物常用菌株菌包括霉菌、酵母菌及细菌的一些类群,例如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苜蓿在养殖行业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畜牧业中已广泛应用,在水产生物养殖中的应用较少。其中苜蓿用于替代海参养殖中的藻类更是鲜有报道,仅王维新[7]研究对于苜蓿替代海藻的实际应用,研究发现,苜蓿替代海参饲料中海藻后,可成功饲喂海参维持生长。但由于海参的消化系统较为简单,海带中的褐藻胶、紫花苜蓿中纤维是制约其在海参饵料中可以稳定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沿海海参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海参天然饵料由于其产量低、成本较高以及受其养殖环境和条件限制等因素已无法满足海参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急需寻找海藻可替代资源,开发新型高营养低成本的海参配合饲料。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紫花苜蓿饲料固态发酵工艺及其微生物发酵饲料。本发明提供的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酸菌混合菌固态发酵紫花苜蓿饲料使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和褐藻胶含量最佳,紫花苜蓿混合发酵饲料中Val,Ile和Leu 3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显著。
本发明首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混合菌在紫花苜蓿微生物发酵饲料上的应用,以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作为混合发酵种子液对含有紫花苜蓿的饲料进行固态发酵,在海参配合饲料上的应用。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紫花苜蓿饲料固态发酵工艺,以紫花苜蓿为主原料,以豆粕粉、海虹干粉等为辅料,采用微生物固态发酵法,并以7种益生菌:植物乳杆菌、西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黑曲霉作为发酵菌株,筛选获得最适于发酵海带、马尾藻和苜蓿饲料的菌株,并进行混菌发酵优化实验,建立发酵工艺。
紫花苜蓿饲料单菌发酵工艺具体为:
S1.制备发酵种子液,发酵种子液为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黑曲霉中一种,优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
S2.紫花苜蓿饲料固态发酵,发酵条件为:温度28~35℃,时间72~85h、接种量10~15%、料水比1:1.2~1:1.5。
如果制备混合菌固态发酵紫花苜蓿饲料,步骤S1具体为:
S1.制备混合发酵种子液,以黑曲霉为主发酵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按照1:1:1,1:2:2,1:3:3,2:1:2,2:2:3,2:3:1,3:1:3,3:2:1,3:3:2中任一接种比例进行混合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80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