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线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5173.6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0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泳斌;苏俊飞;赵冠浩;郭辉;韩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52;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线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线器,至少包括绝缘结构和屏蔽连接结构;绝缘结构的一端固定有线缆Ⅰ,其另一端固定有线缆Ⅱ,线缆Ⅰ的数量至少为一根,一根线缆Ⅰ通过分线器可以分成至少两根线缆Ⅱ,线缆Ⅰ与线缆Ⅱ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连接;屏蔽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外壳体、屏蔽压接套Ⅰ、屏蔽压接套Ⅱ、屏蔽导通片Ⅰ和屏蔽导通片Ⅱ,绝缘结构装配在金属外壳体内。本发明可以将至少一根线缆分成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线缆,达到应用拓展的目的,满足汽车领域整车用电接口增加需电路分支的要求。通过屏蔽连接结构加强了分线器的屏蔽效果,通过车身固定结构可以与不同车型的车身之间固定,以应对不同车型车身的安装结构,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线器,尤其是一种电连接分线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中,线束是电子电气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能源整车技术的发展,整车在用电接口上存在增加项,需要按照接线表设置多个并联的电路分支,但设备-电源端往往面临接口无法增加的问题。因此需要将电源线进行一分二或二分四或二分六或二分八或多分多等,以应对技术需求的增加。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屏蔽线缆在有接续要求时,需要将线缆的外护套、屏蔽层和内绝缘层剥除一段,露出电导体,然后采用压接、锡焊等工艺对电导体进行接续。然而屏蔽层和内绝缘体剥除后,破坏了线缆的屏蔽效果,使线缆整体屏蔽性能下降。为达到屏蔽效果,现有分线器的塑胶外壳内需另外设置屏蔽结构,为了保证较好的屏蔽效果,现有分线器内的屏蔽结构复杂且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不同车型的车身结构不尽相同,而现有分线器的外壳与车身的固定方式单一,面对不同的车身结构,现有分线器不能很好地匹配,不具备通用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分线器,采用金属外壳体,并在分线器内设置屏蔽压接套、屏蔽导通片,使得屏蔽连接结构包围了分线器内导线接续位置的轴向通道,不但加强了分线器的屏蔽效果,且简化了分线器的内部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的分线器还设置了通用车身固定结构,该通用车身固定结构可通过不同的固定结构将分线器安装至不同车型的车身,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
本发明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分线器,至少包括绝缘结构和屏蔽连接结构;所述的绝缘结构的一端固定有线缆Ⅰ,其另一端固定有线缆Ⅱ,线缆Ⅰ的数量至少为一根,一根线缆Ⅰ通过分线器可以分成至少两根线缆Ⅱ,线缆Ⅰ与线缆Ⅱ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连接;
所述的屏蔽连接结构包括金属外壳体、屏蔽压接套Ⅰ、屏蔽压接套Ⅱ、屏蔽导通片Ⅰ和屏蔽导通片Ⅱ;绝缘结构装配在金属外壳体内,屏蔽压接套Ⅰ和屏蔽压接套Ⅱ分别装配在线缆Ⅰ屏蔽层和线缆Ⅱ屏蔽层的外周,屏蔽导通片Ⅰ装配在屏蔽压接套Ⅰ和金属外壳体之间,屏蔽导通片Ⅱ装配在屏蔽压接套Ⅱ和金属外壳体之间。通过上述金属外壳体可以实现分线器的一重屏蔽,通过屏蔽压接套Ⅰ、屏蔽压接套Ⅱ、屏蔽导通片Ⅰ和屏蔽导通片Ⅱ可以实现分线器的二重屏蔽,通过双重屏蔽,可以实现分线器全方位、高可靠的屏蔽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的绝缘结构包括上绝缘盖板、下绝缘盖板和中间绝缘体,中间绝缘体与上绝缘盖板和下绝缘盖板通过导槽、导柱配合的方式引导装配,同时,中间绝缘体与上绝缘盖板和下绝缘盖板之间通过卡扣方式或键槽配合的方式固定。通过以上结构使绝缘结构具有可拆卸的特点,便于对线缆Ⅰ和线缆Ⅱ进行焊接及装配。
更进一步地,绝缘结构装入金属外壳体后与金属外壳体之间通过卡扣结构或键槽结构固定;
卡扣结构固定的一种方式为:上绝缘盖板和下绝缘盖板上均设置有塑胶卡扣,金属外壳体的内壁对应设置有凸台,绝缘结构装入金属外壳体后,塑胶卡扣被凸台挡止,使绝缘结构整体固定在金属外壳体中。
进一步地,屏蔽导通片Ⅰ和屏蔽导通片Ⅱ上均设置有悬臂弹舌结构,用于提高屏蔽压接套Ⅰ及屏蔽压接套Ⅱ与金属外壳体之间导通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5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