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64722.8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3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田雨;王兵;潘红丽;任宏洋;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云南律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9 | 代理人: | 谢乔良 |
地址: | 61004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微生物 联合 修复 石油 污染 土壤 方法 | ||
1.一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染物含量检测、生物炭固定菌剂制备、土壤剥离及土壤修复工序,具体包括:
A、污染物含量检测:对页岩气井场内的被污染土壤进行分层分点取样,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判定土壤污染程度,作为修复方案的确定依据;
B、生物炭固定菌剂制备:在限氧条件下于300~600℃热解木质资源材料制备生物炭,粉碎过筛后,于33~38℃将体积比3~4:6~7的放线菌和细菌的复合菌剂按8~12%的接种量接种在生物炭颗粒上,接种15~20h后获得生物炭固定菌剂备用;所述木质资源材料为玉米芯、秸秆、木屑中的任一种;所述生物炭颗粒的粒径<0.08mm,pH值为6.5~8.5、比表面积为1000~1500m2/g、总孔体积为0.5~0.7cm3/g、平均孔径为1.5~2.5nm;所述放线菌为链霉菌属(
C、土壤剥离:将页岩气井场内被污染的土壤剥离,以备修复;
D、土壤修复:在剥离的待修复土壤中种植肾蕨和/或水生花,将生物炭固定菌剂按土壤质量干重的0.3~0.5%施用于待修复土壤中,同时按照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状况进行常规的田间管理,以45~55天为一个修复周期,在修复周期间,检测土壤中的污染物种类及含量,根据测定结果确定修复周期数,同时在修复周期间,按土壤质量干重的0.2~0.4%补加生物炭固定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炭固定菌剂制备工序中,所述热解温度为450~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修复工序中,所述植物为水生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修复工序中,所述水生花为水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土壤修复工序中,所述修复周期数≥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47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