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椅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4515.2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岩濑贵志;任田功;魏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G5/08 | 分类号: | A61G5/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朴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椅。轮椅(1)包括折叠机构(70),该折叠机构(70)具有操作部(74),该操作部(74)用于将左侧支承臂(51、52)及右侧支承臂(61、62)都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中的一种状态变更为另一种状态。操作部(74)布置得比座椅框架(7)的上端部更靠下侧且与座椅框架(7)的上端部之间留有规定的空间。因此,会做到使折叠机构的操作部不与已入座的轮椅使用者接触,使乘坐舒适性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成为能够折叠的折叠式轮椅。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不使用时能够折叠起来的折叠式轮椅已为众人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的轮椅包括支承驱动轮的左右侧纵梁、连结左右侧纵梁的支承臂以及横梁。使用时,使支承臂和横梁沿左右侧纵梁的间距变宽的方向摆动而成为展开状态,另一方面,不使用时,握住左右侧纵梁的扶手,向使左右侧纵梁的间距变窄的方向施力,使支承臂和横梁摆动而成为折叠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6-1983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像专利文献1中的轮椅那样,不使用时将轮椅折叠起来而使其小型化,收纳轮椅所需要的空间较小即可,因此,能够折叠的轮椅广泛普及。
另一方面,例如在要将专利文献1中的轮椅折叠起来时,需要轮椅使用者握住左右侧纵梁的扶手,并向使左右侧纵梁的间距变窄的方向进行操作,但是存在轮椅使用者难以自己进行那样的折叠操作的情况。在折叠轮椅时,除了纵梁以外,还有抓着驱动轮拉近的方法,但该方法对于轮椅使用者而言也有操作困难的时候。在轮椅使用者自己无法进行折叠作业的情况下,需要由周围的人来帮助等。
在轮椅使用者能够驾驶汽车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行动自由度,有时轮椅使用者一个人驾驶汽车。在该情况下,当轮椅使用者从轮椅转移到汽车的驾驶座上以后,需要在身体难以活动的状态下将手伸到位于汽车外轮椅那里将该轮椅折叠起来。因此,抓住轮椅本体的一部分或抓着驱动轮等来拉近那样的折叠操作会变得更加困难,折叠操作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成了一种负担。当轮椅使用者乘坐在汽车的副驾驶座上时情况也一样。
针对上述问题,例如能够想到设置折叠用操作部,以便能够用一只手进行折叠操作。如果将该操作部布置在一对纵梁之间,则会被认为是平衡良好而属于理想状况,但是由于轮椅使用者入座在一对纵梁之间,所以仅单纯地设置操作部的话,操作部有可能接触到轮椅使用者,导致乘坐舒适性不良。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就包括折叠机构的轮椅而言,使折叠机构的操作部不给入座的轮椅使用者带来不适感,从而使乘坐舒适性良好。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能够以轮椅使用者能够入座的折叠式轮椅为前提。该轮椅包括:左侧纵梁,其支承着轮椅体的左侧驱动轮旋转,右侧纵梁,其支承着轮椅体的右侧驱动轮旋转,左侧支承臂,其连接于所述左侧纵梁,能够转动,右侧支承臂,其连接于所述右侧纵梁,能够转动,折叠机构,其将所述左侧支承臂和所述右侧支承臂能够沿轮椅体的左右方向折叠起来地连结在一起,以及座椅框架,其具有支承轮椅使用者入座的坐垫部的入座框架;所述折叠机构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用于将所述左侧支承臂及所述右侧支承臂都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中的一种状态变更为另一种状态;侧视时,所述操作部从所述入座框架的上端部向下与所述入座框架的上端部保持有规定以上的距离。
根据该构成方式,通过操作操作部,能够容易地将左侧支承臂及右侧支承臂都从展开状态变更为折叠状态,相反,还能够容易地将左侧支承臂及右侧支承臂都从折叠状态变更为展开状态。因此,例如,在保持着轮椅使用者已入座于汽车的驾驶座或副驾驶座上的状态下,能够将轮椅折叠起来而使其小型化,或者能够使轮椅展开而使其成为能够入座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45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错误检测事件机制
- 下一篇:电线线束、电线线束制造方法和电线线束布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