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3935.9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2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应征;鲁翠涛;姚情;徐荷林;童梦琪;杨思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31/00;A61D7/00;A61M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鼻嗅区 递送 药物 输送 系统 及其 应用 方法 | ||
1.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系统包括:鼻嗅区专用鼻塞、鼻嗅区给药组件、口腔呼吸组件和协调器组件,所述的输送系统应用一体化穿戴式设计将各组件连接成整体,各组件之间采用模块化组合,能够拆卸和替换,所述的输送系统用于输送粒径1微米以下的颗粒或液滴到鼻嗅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嗅区专用鼻塞由生物相容性好的具有良好弹性和气密性的柔软材料制备,具有柱形、葫芦形、锥形或适应鼻腔解剖结构的外形结构,鼻嗅区专用鼻塞分为顶部、中部和尾部三部分,鼻嗅区专用鼻塞中含有中空通道,所述的中空通道两端分别开口于鼻嗅区专用鼻塞的尾部和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嗅区专用鼻塞表面有环形凸起,凸起形状是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棱形、三角形、梯形或波浪形中的任一种,用于固定鼻嗅区专用鼻塞在鼻腔中位置,同时封堵外鼻孔、中鼻道和下鼻道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鼻嗅区给药组件包括药物储库、雾化器、筛网回收器、可调式定量控制室、驱动器和联通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储库用于储存药物;所述的雾化器用于将药物储库中的药物分散形成小颗粒或液滴或液滴;所述的筛网回收器用于截留回收粒径在规定范围以上的药物颗粒或液滴;所述的可调式定量控制室不仅用于控制每次给予的药物剂量,还用于控制药物进入鼻腔上鼻道后不会因体积过大而扩散到鼻腔上鼻道以外区域;所述的驱动器用于将可调式定量控制室中雾化处理后的药物输送到鼻嗅区专用鼻塞的中空通道;所述的联通管用于联通药物储库、雾化器、可调式定量控制室、驱动器和鼻嗅区专用鼻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器采用电加热、超声波、高压喷雾的物理作用,将药物储库中的药物分散形成粒径1微米以下的颗粒或液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雾化器采用1~10MHz的高强度超声波作用,将药物储库中的药物分散形成粒径200纳米以下的颗粒或液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腔呼吸组件包括:口腔转接室、口腔对接管、吸气入口和呼气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协调器组件连接于鼻嗅区给药组件和口腔呼吸组件的之间,用于调控鼻嗅区给药组件的驱动器在口腔呼气时启动,输送可调式定量控制室中的药物进入鼻嗅区专用鼻塞。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利用鼻嗅区递送药物入脑的输送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年龄段调整可调式定量控制室的容积,将联有鼻嗅区给药组件的鼻嗅区专用鼻塞塞入使用者两侧鼻腔,调整位置至鼻嗅区专用鼻塞的中空通道封闭后鼻腔出气完全封堵;
(2)口腔呼吸组件固定于使用者嘴部,保证用嘴进行吸气和呼气时没有气体从口腔呼吸组件外溢漏;
(3)使用者保持静止状态,呈侧头、仰头或平躺姿势,通过口腔呼吸组件吸气,吸气过程中鼻嗅区给药组件驱动器处于静止状态,没有药物进入使用者鼻腔;
(4)使用者慢慢呼出气体,在呼气过程中启动协调器组件,鼻嗅区给药组件的驱动器启动,将可调式定量控制室中雾化处理后的药物输送到鼻嗅区专用鼻塞的中空通道,从而进入使用者鼻腔上鼻道;
(5)循环上述步骤(3)和(4),完成药物向鼻嗅区的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未经温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39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外骨骼机器人
- 下一篇:经鼻腔进入血循环的给药装置及其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