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野生石斛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2163.7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1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正军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H4/00;A01G24/28;A01G24/10;A01G24/22;A01G24/20;A01G24/25;A01B79/02;A01G13/00;C05F5/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 11499 | 代理人: | 李雁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石斛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野生石斛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种子培育;S2、种苗培育;S3、整地;S4、栽培基质制备;S5、栽培基质铺设;S6、种苗移栽;S7、苗期管理,S7.1、浇水,S7.2、施肥,S7.3、病虫害防治,S7.4、采收。本发明栽培方法模仿了适宜石斛生长的野生环境,通过野生石斛进行种子培育,并进行组培幼苗,炼苗,再进行移栽种植,延长了采收年限,从而提高了其经济效益,采用的栽培基质和叶面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石斛肥效不佳、养分相对单一、对石斛抗病性差的问题,能显著的提高石斛的产量、存活率和折干率,减少病虫发生率,药用价值高,同时还具有操作方便、栽培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斛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野生石斛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斛,中药名,为兰科植物金扠石斛、霍山石斛或霍山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常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木音不明,筋骨疲软等。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了石斛的功效,其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斛种植规模也不断壮大。
目前,石斛主要利用田地进行大棚栽培,这种栽培技术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且石斛的营养价值也低于野生的,医药保健作用亦大大降低。因此,研究一种仿野生石斛的栽培方法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野生石斛的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野生石斛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种子培育:将生长2~3年的野生石斛移至海拔300米以上、自然遮阳率65~75%的林下栽种,在其生长1~2年后的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于授粉当年10月份采摘成熟的种子;
S2、种苗培育:将步骤S1中的种子于组培室内进行组培育苗,在隔年四月份将组培苗移至温度为20~30℃、湿度80~90%、遮阳率65~75%的大棚内炼苗1~2年,至每株组培苗上分支有10~20株种苗即可;
S3、整地:选择自然遮阳率为60~80%的天然林作为栽培场地,树林下部腐殖层厚度为4~8cm的成熟林场,夏季空气相对湿度为60~75%,做长4.2~6.5m、宽0.7~0.9m、高0.2~0.4m的畦地;
S4、栽培基质制备:以重量份数计,将下列原料混合发酵30~45天,制得栽培基质:泥炭土15~22份、腐殖土16~20份、黄壤土12~16份、松树皮粉碎物10~15份、樟树皮粉碎物5~10份、玉米杆粉碎物5~10份、蚕沙8~12份、鸡粪8~12份、花生壳10~15份、鸡蛋壳8~10份、木薯粉3~5份、紫草粉3~5份、菜籽饼3~5份、南瓜瓤1~3份、臭椿树皮1~3份、甘蔗渣0.5~1.5份;
S5、栽培基质铺设:在步骤S3中的畦地上先铺设一层碎石,再铺设一层离畦地高8~10cm的栽培基质,用0.3%高锰酸钾对基质进行杀菌消毒,浇透水;
S6、种苗移栽:将步骤S2中的种苗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洗净后将种苗置于1.5‰的杀菌剂水药液中浸泡两分钟,然后将种苗取出置于阴凉处,自然晾干,组培苗根部软化成白色,在栽培基质上挖3~5cm深的苗穴,将种苗根理顺,放入苗穴内,盖上基质,浇足定根水,移栽完成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消毒;
S7、苗期管理:
S7.1、浇水:选择水质偏弱酸性的水作为浇灌水,间隔1~2天喷浇一次水,如天气太干则每天浇一次,使树衣始终保持湿润;
S7.2、施肥:每10天喷施1次叶面肥,所述叶面肥包括1重量份菜籽饼、1重量份茶籽饼、20重量份水,每6个月喷施1次富硒营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正军,未经张正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2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