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防爆钢化玻璃膜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60662.2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伍委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新精细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00 | 分类号: | B29C63/00;B29C6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知高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869 | 代理人: | 李喆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爆 钢化玻璃 加工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钢化膜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3D防爆钢化玻璃膜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包括密封箱壳体,密封箱壳体上设有控制单元,密封箱壳体内部底面两侧对称设有承重座,承重座顶部靠近密封箱壳体侧壁一侧设有限位底座,限位底座远离密封箱壳体一侧设有推动杆,推动杆外侧套设有压缩弹簧。本发明通过控制单元控制两个支撑杆同时伸长挤压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并控制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再次对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进行辊压,直至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之间无气泡时停止,消除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之间气泡,从而防止在贴合过程中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之间存有气泡,影响屏幕后期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化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3D防爆钢化玻璃膜加工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电子设备的屏幕已由平面发展至曲面,为了保护屏幕,往往会选择在屏幕表面粘贴一层保护膜,以保护屏幕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被划伤,而曲面玻璃屏幕贴膜的工艺难度较大,现有的贴合工艺一般采用凹凸模具通过手工调节后贴合方式,此种方式贴合效果不稳定,精度及良率均较低。
申请号为CN201721020983.0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3D曲面贴合机,通过在外壳内部设置有至少二套下型腔3D曲面盖板专用治具平台组件,至少两套翻转预贴组件,至少两套用于自动抽取真空源装置的真空型腔,至少两套4CCD自动组装对位影像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所述两套下型腔3D曲面盖板专用治具平台组件,两套翻转预贴组件,两套4CCD自动组装对位影像系统分别设置于底板的左右两侧;两套上型腔仿形硅胶压头分别设置于底板后面的左右两侧,而组成双工位的3D曲面贴合方案,实现3D曲面自动对位贴合,但上述发明中无法解决在贴合过程中屏幕与钢化膜之间存有气泡的问题。
现有贴合装置在曲面屏幕与内膜贴合且弧度较大时贴合效果较差,易出现裂纹、气泡、褶皱,导致曲面屏幕与内膜之间无法完全贴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防爆钢化玻璃膜加工装置,包括密封箱壳体,所述密封箱壳体上设有控制单元,所述密封箱壳体内部底面两侧对称设有承重座,所述承重座顶部靠近密封箱壳体侧壁一侧设有限位底座,所述限位底座远离密封箱壳体一侧设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外侧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推动杆远离限位底座一端设有电磁铁,所述压缩弹簧位于限位底座与电磁铁之间,所述电磁铁远离推动杆的一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电磁铁所受到的压力,所述密封箱壳体内部呈上下对称设有贴合组件,所述贴合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吸盘,上部所述支撑杆通过吸盘与钢化膜本体吸合,下部所述支撑杆通过吸盘与屏幕本体吸合,所述密封箱壳体内部侧壁设有喷射单元,所述喷射单元用于将荧光磁粉溶液喷射至屏幕本体上,上部所述吸盘内设有紫外线照射单元与紫外线检测单元,所述支撑杆外侧套设有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上设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远离限位圆环的一端设有“U”型杆,下部所述“U”型杆上设有第一辊轴,上部所述“U”型杆上设有第二辊轴,所述第二辊轴为磁力辊;
将所述屏幕本体与钢化膜本体之间的气泡挤出时,通过喷射单元将磁性荧光溶液喷射至屏幕本体上,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下部支撑杆进行伸长使屏幕本体与钢化膜本体分别被吸盘吸合,并使所述屏幕本体与钢化膜本体初步贴合,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限位圆环向中部运动,所述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在限位圆环的推力下向两侧进行挤压,将位于所述屏幕本体与钢化膜本体内的磁性荧光溶液挤出,通过所述紫外线检测单元反馈至控制单元屏幕本体上磁性荧光溶液的分布信息进行判定,若所述屏幕本体上磁性荧光溶液均匀分布,则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屏幕本体与钢化膜本体之间无气泡,若所述屏幕本体上磁性荧光溶液不均匀分布,控制单元判定屏幕本体与钢化膜本体之间有气泡存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支撑杆再次向中部进行伸长,使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进一步贴合,并控制所述第一辊轴与第二辊轴再次对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进行辊压,直至所述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之间无气泡时停止,消除所述钢化膜本体与屏幕本体之间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新精细玻璃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新精细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06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