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内循环活性污泥资源化利用式处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60015.1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遗;邓艳;黄艳萍;吴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旅游学院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53/02;C10B57/10;C10B57/00;C02F11/121;B01D36/04;B01D35/16;C02F11/10;C12N1/20;C12R1/125;C12R1/065;C12R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王世权 |
地址: | 610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活性污泥 资源 利用 处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内循环活性污泥资源化利用式处置方法,通过采用将脱水之后的活性污泥输送到回旋无氧干馏器中,并与破碎后的废弃生物质辅料间隔分段进行无氧干馏热解处理,然后把活性污泥碳化产物和废气生物质碳化产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得炭基原料进行破碎处理,再添加助剂进行混匀,并在颗粒成型机中再次加入用于黏合的助剂,接着在烘干后包装成成品炭基肥资源化产品的方法,可实现将废弃物资源化转化为满足NY/T3041‑2016《生物炭基肥料》要求的生物炭基肥产品,且生产工艺过程污染物设计内循环处置环环相扣,无额外废弃物、废气产出,整套工艺设计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及配套工艺的污染物循环再处理,最终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内循环活性污泥资源化利用式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是细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其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其在生活污水处理净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据相关公布数据统计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的活性污泥日产量约22~24万吨/日,分析预计未来活性污泥产量将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但无害化处理部分仅为40%左右,且无害化处理技术亟待升级提高,如此巨大产量的活性污泥若得不到有效的技术处置,势必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潜在风险。
目前,活性污泥处置的主要技术有:浓缩脱水填埋技术、干化焚烧技术、好氧堆肥技术以及高温水解-厌氧消化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以及有些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处理后的产出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双内循环活性污泥资源化利用式处置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废弃活性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收集,脱出的滤液回到二次沉淀池中重新进行沉淀处理;
步骤(2):将废弃生物质辅料进行粉碎处理之后进行收集;
步骤(3):把活性污泥与废弃生物质辅料分别送至回旋无氧干馏器中,并且活性污泥和废弃生物质辅料间隔分段进行无氧干馏热解工艺处理,处理中产生的废弃产物用于循环利用,处理后的产物进行混合制得炭基原料;
步骤(4):炭基原料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后的炭基原料加入助剂A、助剂B和助剂C进行混拌;其中助剂A用于增加炭基原料中有机元素的含量,助剂B用于提升其他助剂的作用,助剂C用于使助剂与炭基原料进行有效融合和黏合。
步骤(5):在混匀的炭基原料中添加用于提高成型效果的助剂D并加工成型为颗粒状;
步骤(6):将颗粒状的炭基原料进行烘干处理,再经过包装系统包装为炭基肥资源化产品成品。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废弃活性污泥控制固体悬浮物含量在1.0%~2.5%,并使活性污泥的含水率脱至80%,处理后的活性污泥收集放置,而脱出的滤液通过循回泵进入二次沉淀池中再次进行沉淀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废弃生物质辅料通过粉碎器粉碎至3~5cm大小。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3.1):将活性污泥的干馏热解工序温度设定为400~700℃,活性污泥物料干馏时间为2.5~4h;
步骤(3.2):废弃生物质辅料的干馏热解工序温度设定为300~600℃,废弃生物质物料干馏时间为1.5~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旅游学院,未经四川旅游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0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