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充电热再生电化学液流循环系统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9854.1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0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光;李思潼;田华;舒歌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040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程小艳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再生 电化学 循环系统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免充电热再生电化学液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处于较低温度和较高温度的液流电池系统(1、2),以及两个用于高、低温热源间电解液流动换热的换热器(3、4);各液流电池系统(1、2)由正、负极储液罐(5、6)、两个蠕动泵(7)、控制阀(8、9、10、11)、外接电阻(12)和电池模块(13)组成;电池模块(13)由集流体(14)、多孔电极(15)、正/负极流道(16、17)和阳离子交换膜(18)堆叠组成;在较低温度系统中,正/负极流道中的电解液分别为Fe(CN)63-/Fe(CN)64-和I-/I3-,在较高温度系统中,正/负极流道中的电解液分别为I-/I3-和Fe(CN)63-/Fe(CN)64-,电解液通过蠕动泵(7)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电热再生电化学液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流电池系统中,电池模块进行两个以上的串、并联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电热再生电化学液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电极为碳毡、碳布或碳纸材料。
4.采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际的低温热源区间T1→T2,调节电对Fe(CN)63-/Fe(CN)64-和I-/I3-的离子浓度,使得在温度为(T2+T1)/2时,电池电压约为零;
步骤二:将两个液流电池系统(1、2)分别置于低温和高温环境,打开控制阀(8、10),关闭控制阀(9、11),在低温环境中,液流电池系统(1)中Fe(CN)63-/Fe(CN)64-侧的集流体接正极,I-/I3-侧的集流体接负极,在高温环境中,液流电池系统(2)中I-/I3-侧的集流体接正极,Fe(CN)63-/Fe(CN)64-侧的集流体接负极,从而使两个液流电池系统均向外输出电能;
步骤三:放电结束后,关闭控制阀(8、10),打开控制阀(9、11),将高、低温环境中的两个液流电池系统内含I-/I3-的电解液通过换热器(3)进行互换,含Fe(CN)63-/Fe(CN)64-的电解液通过换热器(4)进行互换,换液结束后,关闭控制阀(9、11),并使两个液流电池系统在各自温度环境中进行保温;
步骤四:当两个液流电池系统(1、2)的温度稳定后,打开控制阀(8、10),再次进行放电向外输出电能;
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和步骤四的操作,不断将低温热能储存为化学能进行转化为电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CN)63-/Fe(CN)64-混合电解液浓度范围为0.2-1.5M,I-/I3-混合电解液浓度范围为0.2-5.1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e(CN)63-/Fe(CN)64-和I-/I3-电解液浓度中,阳离子为K+、Na+或者NH4+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98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