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闪回击类型的实时判别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9624.5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1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银峰;刘邕;周燕川;徐梅;张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 |
代理公司: | 焦作加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2 | 代理人: | 任昕 |
地址: | 30007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回击 类型 实时 判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闪回击类型的实时判别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当前时次地闪回击的第一回击时间tn和当前时次地闪回击的第一峰值电流In和上一时次地闪回击的第二回击时间tn‑1和上一时次地闪回击的第二峰值电流In‑1;步骤2,根据所述第一回击时间tn和第一峰值电流In和第二回击时间tn‑1和第二峰值电流In‑1,判定为所述当前时次地闪回击的类型;步骤3,根据所述当前时次地闪回击的类型,进行处理。本发明能够实现多回击地闪的实时判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电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闪回击类型的实时判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自然界最严重的十大灾害之一。回击作为雷电放电过程中最为强烈的子过程,其瞬时产生的大电流、高电压和强烈的电磁脉冲具有极强的破坏效应,是引起雷电灾害的直接原因。国内外研究通过不同观测手段发现,一次地闪(指云内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可能包含多次回击,根据多地区统计情况,多回击地闪比例约占总地闪的30%之多。与单回击地闪相比,多回击地闪释放的电荷量更大,作用时间更长,破坏性更高,如引起高压输电线路跳闸、浪涌保护器老化失效等,影响居民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广泛建成不同规模的二维或三维雷电监测定位系统,应用于气象、电力、民航、林业等部门开展雷电监测预警、雷电易发区等级划分、雷电灾害事故调查等工作。该系统通过探测每次回击辐射出的电磁波脉冲,采用时差法(TOA)和磁定向法(MDF)相结合的联合测距法(IMPACT)计算辐射源信息,给出一次回击发生的日期、时间、经纬度、雷电流峰值和陡度、误差以及定位方式等信息。从定位数据上来看,未能提供是否为多回击地闪的判别信息,不利于地闪活动特征的分析研究和上述业务工作的开展。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多回击地闪判定标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2858:201标准修改的《GB/T 37047—2018基于雷电定位系统(LLS)的地闪密度总则》中的“4.2地闪归集”规定。给出了后续回击与其首次回击划归为一次地闪应满足的条件,包括后续回击与首次回击的间隔时间、后续回击与首次回击的位置距离以及相邻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3方面要求。
根据地闪的物理学含义,一次地闪是雷云中特定极性电荷的对地释放,一次地闪的多次回击的雷电流极性理应相同,即首次回击与后续各次回击的雷电流极性必须一致。
现有技术的缺点如下:
由GB/T 37047—2018中4.2描述可知,该方法是一种“后验”方法,即在多回击地闪的各次回击过程全部发展完成后,再对一次地闪过程进行归集,完成多回击地闪的判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地闪回击类型的实时判别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多回击地闪的实时判别。
一种地闪回击类型的实时判别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当前时次地闪回击的第一回击时间tn和当前时次地闪回击的第一峰值电流In和上一时次地闪回击的第二回击时间tn-1和上一时次地闪回击的第二峰值电流In-1;
步骤2,根据所述第一回击时间tn和第一峰值电流In和第二回击时间tn-1和第二峰值电流In-1,判定为所述当前时次地闪回击的类型;
步骤3,根据所述当前时次地闪回击的类型,进行处理。
一种地闪回击类型的实时判别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未经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96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氧气瓶的病床
- 下一篇:高速电弧铣削加工机床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