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识别云台、无人机及配电线路的巡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3229.6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3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宣超越;童沛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艾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47/00 | 分类号: | B64D47/00;B64C39/02;H02G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33 | 代理人: | 潘欣欣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识别 无人机 配电 线路 巡检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识别云台、无人机及配电线路的巡检系统。RFID识别云台包括壳体、RFID天线、RFID模块、主控芯片、SDK模块;壳体有顶无底;在壳体底部四周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爪;RFID天线对接在壳体底部、与连接爪固定连接;RFID模块安装在壳体内部;RFID天线与RFID模块电连接;壳体顶部开设第一安装孔,主控芯片在壳体内部固定在第一安装孔上;在壳体的其中一个侧壁设置第二安装孔;SDK模块安装在第二安装孔上;RFID模块、SDK模块分别与主控芯片电连接;壳体外设置有连接臂。本发明中壳体一体化结构,整体散热效果佳;需要检修直接拆开天线就可以对RFID模块进行检修;使用携带RFID识别云台的无人机巡检节省人力物力,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识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RFID识别云台、无人机及配电线路的巡检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配电线路设备(例如电线杆、变电器等)巡检主要依靠巡检人员定期定时进行人工巡检。现有技术大多依靠人工手持读写器终端进行扫描读写,由于受气候条件、环境因素、人员素质和责任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巡检质量和到位率无法保,也存在安全隐患。
使用无人设备进行巡检,可以有效的克服气候环境因素,容易保障人员安全;例如公开号为“CN213473545U”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搭载RFID识别装置及无人机”,在这里识别装置被无人机携带沿配电线路进行巡检,该设备壳体复杂,后期维护检修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识别云台,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RFID识别云台,包括壳体、RFID天线、RFID模块、主控芯片、SDK模块;
所述壳体有顶无底;在所述壳体底部四周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爪;所述RFID天线对接在所述壳体底部、与所述连接爪固定连接;
所述RFID模块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RFID天线与所述RFID模块电连接;
所述壳体顶部开设第一安装孔,所述主控芯片在所述壳体内部固定在第一安装孔上;
在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个侧壁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SDK模块安装在第二安装孔上;
所述RFID模块、所述SDK模块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
所述壳体外设置有连接臂。
优选的:所述壳体外设置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包括固定翅片和活动翅片,所述固定翅片从所述壳体的顶部向下延伸到达其中一个侧面,所述活动翅片在所述壳体外部安装在第一安装孔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臂包括横杆和竖杆,所述横杆上开设连接挂孔;所述竖杆固定在横杆的两端,所述竖杆与所述壳体通过销钉铰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芯片是STM32主控芯片。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方形壳体,所述连接爪位于底面的四角处。
一种无人机,无人机下部安装有无人机扩展支架,无人机扩展支架一侧安装上述的RFID识别云台,另一侧安装可见光摄像机。
一种配电线路的巡检系统,包括无人机、RFID标签、RFID识别云台,所述RFID识别云台包括上述的RFID识别云台;包括如下步骤:
RFID标签按照规划沿配电线路设置;
所述RFID识别云台安装在所述无人机上;
所述无人机携带所述RFID识别云台到达任意所述RFID标签以识别信息并通过网络上传标签信息至服务器后台进行统一管理和查询编辑。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还携带有摄像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艾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艾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3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空发动机空心叶片的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织物折叠机用包装设备